缩略图

政工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与实践路径

作者

王坤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工师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核心引领角色。深入探讨其作用与实践路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政工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1.1 思想导向作用

政工师作为企业文化的思想舵手,承担着将党的先进理论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的使命。他们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解读、形势教育和理念宣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确保企业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在日常工作中,政工师善于捕捉行业动态与社会思潮的变化,及时调整宣传教育重点,使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养分。例如,在组织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传递文件精神,更注重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阐释,让员工理解国家战略与个人成长的内在关联。这种思想引领并非单向灌输,而是通过谈心谈话、意见征集等方式构建双向互动机制,使主流意识形态真正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追求。

1.2 价值塑造作用

在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政工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塑魂功能。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结合企业历史积淀与行业特点,提炼出具有独特标识的精神图谱。通过编撰企业文化手册、创作主题宣传片、设立道德模范评选等载体,将诚信经营、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理念具象化为行为准则。特别是在新员工入职培训阶段,政工师设计的沉浸式体验课程能有效缩短代际认知鸿沟,帮助青年群体快速融入组织文化体系。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时,他们主动开展跨部门研讨沙龙,运用辩证思维引导员工辨析是非善恶,在碰撞交融中深化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此外,政工师还注重将价值理念嵌入管理制度,推动绩效考核与道德评价挂钩,使软约束转化为硬杠杠。

2. 政工师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现状分析

2.1 面临的挑战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利益多元化趋势给政工师带来严峻考验。部分员工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倾向,认为文化建设属于务虚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新生代劳动者追求个性化表达,传统说教式教育难以引起共鸣。同时,数字化浪潮冲击着既有的工作模式,短视频平台的信息碎片化传播削弱了深度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跨国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带来的异质文化碰撞,也增加了主流价值观落地的难度。更棘手的是,某些企业管理层尚未完全认识到政工师的战略价值,将其职能局限在事务性层面,导致资源配置不足与权责边界模糊。这些因素叠加形成复合型压力,要求从业者必须突破惯性思维,探索适应新时代特征的工作方法。

2.2 存在的问题

实践中暴露出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节奏,部分政工师仍依赖会议传达、文件学习的陈旧套路,缺乏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意识;二是队伍建设存在断层风险,年轻骨干流失率较高且后备力量储备不足,造成经验传承困难;三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过度强调量化指标而忽视质量效益,导致形式主义苗头滋生。具体表现为某些单位的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功夫,标语口号满天飞却未见实质改变;个别政工干部自身理论功底薄弱,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说服力;还有的地区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现象,基层单位得不到必要支持。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核心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亟需系统性改革加以破解。

2.3 发展的机遇

国家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政工师开辟了广阔舞台。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加速,企业越来越重视软实力建设,为文化赋能提供了政策利好。数字化转型浪潮催生了智慧党建云平台、虚拟现实教育基地等新型工具,极大拓展了工作时空维度。年轻员工群体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倒逼供给侧改革,促使从业者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提升,使得践行ESG理念成为共识,这正好与政工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只要抓住这些历史性机遇窗口期,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能力建设,就能实现从传统政工到现代治理者的华丽转身。

3. 政工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3.1 强化沟通交流

构建多层次对话机制是激活组织活力的基础工程。政工师应建立常态化的意见反馈渠道,如设立总经理信箱、开通匿名留言板、组织季度恳谈会等,确保基层声音直达决策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梳理员工关切热点,针对性地设计调研问卷和专题讨论议题。在沟通形式上突破时空限制,既保留面对面交流的温度优势,又开发移动端即时互动功能。特别要关注边缘群体的特殊需求,比如外包员工、异地派驻人员的归属感培养。通过定期家访了解员工家庭状况,协调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对于收集到的建议提案实行闭环管理,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在内部公示处理结果。这种开放式沟通不仅能增进信任关系,更能挖掘出蕴藏在群众中的创新智慧,为文化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3.2 开展文化活动

精心设计的文化实践活动能让抽象理念变得触手可及。围绕重大节庆日策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矩阵,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弘扬奋斗精神,读书分享会培育学习风尚,公益志愿行动践行社会责任。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差异化项目:针对老员工开展口述历史采集工程,保存企业记忆;面向青年群体举办创意大赛,激发创新思维;为儿童开设暑期托管营,延伸关爱链条。注重活动的仪式感营造,从场地布置到流程设计都体现庄重感与参与感。每次活动后及时做好总结复盘,提炼可复制的经验模式。鼓励各部门自主申报特色项目,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浸润,使企业文化从文本规定转化为肌肉记忆般的行为习惯。

3.3 完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确保文化落地的根本支撑。首先要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章程和战略规划,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具体职责。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手册,涵盖文化宣传、典型选树、奖惩激励等各个环节。建立专项经费预算制度,保证必要投入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次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开发包含定量指标与定性评估的综合测评工具,将文化建设成效纳入领导干部述职内容。推行末位淘汰制倒逼责任落实,同时设立创新奖励基金鼓励突破常规的做法。还要加强监督问责力度,组建跨部门的联合督查组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对敷衍塞责的行为严肃追责。通过织密制度网络,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确保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结束语:综上所述,政工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明确其作用、分析现状并探索实践路径,能更好地发挥政工师的优势。企业应重视政工师队伍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适.政工师在企业文化和思想建设中的作用[J].活力,2022,(16):142-144.

[2]张文建.政工师在企业文化和思想建设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6):138-139.

[3]尹向东.政工师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24,(3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