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 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实时预警与动态管控研究

作者

王军辉

身份证号:331082198205065835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依然是导致伤亡事故最多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在高风险施工领域,如高层建筑、深基坑作业等,安全风险尤为突出。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式依赖于人工巡查和事后检查,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但由于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和精准预测,安全隐患的发生仍然频繁。此外,施工项目通常涉及多方协作,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不足,导致在应急处理时反应迟缓,未能及时规避或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一、BIM 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

BIM技术通过构建精确的三维数字模型,为建筑项目提供了一个全面、可视化的信息平台。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中,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等信息是分散管理的,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调。而通过BIM模型的应用,所有与施工相关的信息可以被数字化、集成并实时更新。这使得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快速获取与施工安全相关的信息,如危险区域、作业人员分布、设备使用情况等,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安全风险的动态。

然而,BIM技术本身虽然可以提供详细的设计和施工信息,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上依然存在不足。物联网技术则通过嵌入式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为BIM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安全数据。例如,通过安装在施工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通过对工人佩戴的智能安全帽进行实时定位,能够跟踪工人的活动轨迹,确保工人始终处于安全区域。物联网技术将这些实时数据传输到BIM系统中,结合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安全风险的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二、安全风险实时预警系统的构建:

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风险实时预警系统是整个智慧施工安全管理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施工现场实时数据,如建筑材料、设备使用状况、工人的作业状态等,数据中心实时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并将结果反馈到BIM系统中,生成相关的安全预警信息。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预测、预警与响应等四个环节。

在数据采集方面,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各类环境和设备数据。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控施工现场的气候变化,振动传感器能够检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气体泄漏传感器可以预警施工现场的有害气体泄漏等。在数据传输方面,物联网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WSN)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动态管控策略的实现:

除了实时预警系统,动态管控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中,管控措施往往是静态的,事先制定好的安全措施难以应对突发的复杂情况。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的动态管控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警信息,自动调整管理策略,快速响应安全风险。

动态管控策略的实现依赖于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实时监控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预设的安全标准和应急方案,自动调整现场的工作流程或限制特定作业的开展。例如,当系统检测到某个区域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可以自动停止该区域的施工作业,并发送预警信息给管理人员。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人员和设备的实际位置,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人员集中在高风险区域,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BIM+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与未来发展:

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平台,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通过BIM的可视化建模和物联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平台能够全程跟踪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自动生成预警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IM与物联网的结合将不仅限于安全风险预警,还将扩展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管理中。未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化的施工安全管理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尽管当前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度大、系统集成复杂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加强数据互通与标准化建设,推动更多智能化算法的应用,提升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实时响应能力。

五、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实时预警与动态管控方法,通过分析其构建原理和应用优势,展示了这一技术结合在提升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BIM与物联网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风险监控能力,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目前系统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技术和实施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BIM与物联网的智能化施工安全管理将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施工安全的保障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叶超.BIM 和物联网技术在隧道工程运维阶段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7):28-30.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8.07.028.

[2]张东青.BIM 技术在太焦高铁施工阶段的策划与创新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6):269-270+272.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8.03.221.

[3]祝连波,孟旭,石振群,等.基于知网库的 BIM 技术在国内施工阶段应用研究综述[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全国 BIM 学术会议论文集.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2018: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