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研究
陈思怡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随着工程项目增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预算,合理控制成本,实现效益最优,这就需要企业及时改变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机制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结合企业所开展的项目,提升人员预算意识,并在日常管理中组织相应的培训,确保精细化理念落实到位,同时也基于市场化环境,提升智能化技术运用力度,以期可以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
引言: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落实管理要求时需要充分把握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以往的预算数据更新完善预算方案。在落实管理制度时应当确保全员参与全员重视,并借助平台传递预算信息,做好预算反馈。总结实践中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进企业业务和管理相结合,并在预算机制基础上推进预算体系完善,确保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也实现效益最优目标。
一、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实不到位,业务与管理脱节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全面联动,但由于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实不到位、企业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了解不到位、管理层不够重视等原因,很难在战略层面制定管理策略。在管理过程中,各阶段目标细化不足,推动阶段缺少反馈,极大降低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益,同时也无法及时根据问题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的业务相脱节,并没有根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情况来及时优化实施细则,预算管理难以持续向业务层面渗透。这就会导致企业在工程项目立项、投标、签约等各个阶段缺少全面成本控制,也很难估算利润;若是客观环境发生变动,无法对成本进行控制,而一些不合理的费用也缺少把控,项目成本会持续增加。一般工程项目的形式较多,项目标后阶段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不到位,难以实现动态化管理和反馈;项目若是发生变化,固定单价计价无法及时调整。在项目设计、执行等阶段缺少预算监督与预警,对工程中的材料成本、设计成本、人工成本等核算效率低,只重前端忽视后端这也很难优化预算编制,无法合理的进行项目预算[1]。
(二)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实时力度弱,体系构建速度慢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当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体系构建速度慢时,项目管理缺少参考依据,无法深入贯彻预算管理要求。项目类型、预算成本等相关指标无法及时进行反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效益,一般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而各部门工作内容不同,在预算管理中缺少沟通联动,也无法以制度进行督促宣导,这会导致预算管理、设计采购、项目经营等条线衔接力度不足,预算管理无法持续常态落实,很难达到期望的管理效果。
二、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举措
(一)落实目标,全面管控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立足于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与要求,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了解且全面管控设计项目流程,分析项算中的难点,对人工、材料、机具、工费等关键要素进行控制,配置优化企业资源。同时做好预期成本和实际成本比较,及时记录出现成本偏差的环节,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持,构建应收账款风险评价体系,把控合作企业信用评级,关联预算系统和业务系统,在数据交互当中把控全面预算指标。对于相关人员需要关注预算执行进度,以前瞻性思维做好预测分析并加强监督管控,对审批流程审批权限等流程进行规范。除此之外,企业也需要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积极进行宣传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群众监督效果,引导全员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当中,鼓励员工提出想法、开展小建议小革新,并在平台上进行追踪反馈。同时管理层也应当在管理层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有效性并在绩效考核环节及时反馈,全面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二)更新机制,完善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当结合其开展的勘察设计项目及时更新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将经营管理活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对于现金收支增减变化、成本资源利用效果等纳入预算当中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各个季度、年度预算指标对总体预算进行把控,了解市场环境变动给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基于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统一性特点,从经营计划落实开始需要确保全员参与到位,围绕预算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中应当层层分解指标,上下结合逐级编制执行,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刚性控制要求与弹性应对方案,进一步探究成本投入与效益关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要充分把握这一动态性因素,了解当前市场方面各材料成本变动情况,采用新型或替代性材料来合理控制材料成本;了解新工艺、工法使用情况,以更合理的生产组织、施工组织模式来控制人工成本。而企业在构建和完善预算方案时,也要基于全面预算考核机制,找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预算考核方法,有目的分阶段的组织开展预算考核,借助预算报告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探究。此外,打破以往“孤岛效应”,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需要紧密结合,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大量既往业务数据,对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净利润率、生产成本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预算的执行情况。企业也应当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预算动态化调整,做好敏感性分析,建立预算组织并合理编制预算,在监督与考核当中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并及时予以更正,在全面预算管理七个维度有效更新和完善后推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3]。
结束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能够确保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最优,效益最优,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及时优化预算方案。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组织培训工作,增强员工预算意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同时也要及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构建相应的预算体系,借助信息化平台做好全面追踪和反馈,提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启发.咨询设计企业“三层构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J].财会月刊,2022,(S1):35-40.
[2]丁璇.地质工程勘察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途径的探索[J].纳税,2021,15(31):171-172.
[3] 王龙梅,高樱,宋敬.全面预算思维在EPC项目造价管理中的运行逻辑与实现路径[J].建筑经济,2021,42(S1):80-84.
作者简介:陈思怡(198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高级政工师,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经济设计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发展战略规划、降本增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