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陈其华

成都市郫都区西川汇锦都学校 四川 成都 611730

新高考体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确立为教育目标的核心导向,同时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纳入到了评价范畴,这一改革方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提出了刚性要求,使得教学场景不得不开展系统性调整。项目化学习依托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的教学路径,其育人逻辑与新高考所倡导的“素养本位、能力优先”理念高度契合,不仅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创新性实践方案,更搭建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实施路径。

一、新高考与项目化学习的内在契合

新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侧重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随之强化知识应用与跨学科关联,这与项目化学习核心要义契合。项目化学习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协作,其路径精准对接新高考对综合能力的培育需求[1]。从评价来看,新高考提升过程性与能力导向评价权重,这与项目化学习动态关注学习过程、全面考量综合能力相统一。项目化学习不止聚焦最终成果,更追踪学生思维轨迹、能力层次及情感变化,这种 “过程---结果”并重模式,与新高考评价理念形成良性互动。

二、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的项目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包含大量适配项目化学习的内容,是该教学模式落地的优质素材库,教师需主动挖掘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设计有探究价值的任务[2]。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章节为例,传统教学多以“教师讲结构、学生记规律”为主,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对此可设计“家用清洁剂与元素周期律应用”项目,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问题导入”,结合生活场景提问:“厨房清洁剂(含NaOH)能去油污,为何厕所清洁剂(含HCl)不能长期接触金属管道?”引导学生关联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思考 “元素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第二阶段 “探究实践”,将学生分组:一组查NaOH、HCl制备原料,分析钠、氯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化合物性质的联系;二组通过酚酞变色实验,对比LiOH、NaOH、KOH的碱性,验证碱金属金属性递变;三组调研含氟牙膏、加碘盐的作用,结合卤族非金属性递变,解释其化学原理。第三阶段“成果整合”,学生绘制“周期律--物质性质--生活应用”关联图,展示时针对“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的疑问,经讨论与引导,用“原子半径影响电子得失能力”的微观原理解答,深化知识理解。

该项目未脱离教材核心,却以生活问题激发探究兴趣,让周期律从抽象规律变为实用工具,契合了新高考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3]。

(二)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实施

新高考改革注重学科关联与整合,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其与生物、物理、环境科学的交叉内容,可成为项目化学习的创新突破口。以必修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章节为依托,可设计“校园雨水回收系统化学优化”项目,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该项目核心任务是“设计将校园雨水转化为浇花用水的简易系统”。学生先采集操场、绿化带、教学楼顶的雨水样本,用化学方法检测:测pH值判断是否为酸雨,过滤后称重测悬浮物含量,用硫化钠溶液检测 Fb2+ 、 Cu2+ 等重金属离子;再结合物理学中“过滤装置压强影响”,设计“纱布--石英砂--活性炭” 多层过滤系统,测试不同材料对悬浮物、异味的去除效果;最后关联生物学知识,查询绿萝、月季等校园绿植的适宜水质参数(pH 6.0-7.5,无重金属),明确雨水处理达标标准。

实施中,学生发现“活性炭吸附后仍有轻微异味”,查阅资料得知“活性炭需 100C 以上活化以增强吸附性”,遂对方案进行优化:将活性炭用酒精灯烘烤 10 分钟,最终异味去除率提升 30% 。成果展示时,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不仅包含化学检测数据、过滤装置图,还算出“每吨雨水处理成本约 0.2 元”,体现科学探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契合了新高考对综合素养的要求。

(三)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项目化学习评价需打破“唯分数”局限,构建“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多元体系。以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中“家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探究”项目为例,可设计三级评价层次:

第一级,“过程性评价”,依托“项目档案袋”追踪探究全程:收录“食品添加剂调查记录表”、“实验操作视频”、“反思日志”。教师通过档案袋,能知晓学生从“不会查食品配料表”到“可自主分析添加剂合规性”的能力进阶。

第二级,“成果性评价”,聚焦“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报告”:看是否准确引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防腐剂控量原因”,以及报告逻辑是否清晰。部分学生在报告中建议“优先选添加剂少的食品”,体现了知识向生活决策的转化。

第三级,“互评与自评”,通过“模拟食品监管听证会”开展,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生产商、监管人员,围绕“食品添加剂必要性与安全性”辩论。消费者质疑“儿童食品含人工色素”,生产商以“色素提食欲且合规”回应,监管人员用化学检测数据说明“合规色素可代谢”。互评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自评引发学生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项目化学习为高中化学教学革新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路径。依托教材设计项目、围绕跨学科推进实施、优化项目评价等策略,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系统培养综合能力。未来,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将更广泛,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覃露.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5,(17):122-124.

[2] 李 美 兰 . 项 目 式 学 习 在 高 中 化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策 略 探 究 [J]. 新 教育,2025,(17):101-102.

[3]黄爱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5,(14):136-138.

[4] 伍 海 坤 . 项 目 式 学 习 在 高 中 化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探 究 [J]. 考 试 周刊,2025,(01):139-141.

[5] 吴飞 飞. 新高 考背 景下 项目 化学 习在 高中 化学 教学 中的 运用 [J]. 高考,2024,(3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