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梅山剪纸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四轮驱动”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肖育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梅山剪纸作为省市安化县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梅山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价值。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亟须以创新理念推动梅山剪纸与现代旅游模式的有机结合。研究梅山剪纸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四轮驱动”发展策略,将梅山剪纸打造成为具有认同感和价值感的文旅融合IP,为梅山剪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市文旅深度融合提供创新思路和实施进路。

一、以文化创意为引擎,驱动发展“梅山剪纸”网红旅游

文化创意是推动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重要动力,也是吸引年轻游客和网络受众的核心手段。梅山剪纸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民俗内涵,具备成为网红文化符号的潜力。

1.系统研发梅山剪纸IP文创产品

深入挖掘梅山剪纸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地域符号,提取具有代表性和传播力的文化元素,构建具有情感黏性和故事张力的IP形象。例如,可以以“梅山神韵”“剪纸仙子”等为主题,开发包括文具、家居、服饰、数码周边在内的系列文创产品,并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审美性与文化意义的统一。通过与知名设计师、文创企业合作,推出限量联名款、节日礼盒等,增强IP的市场认知度和消费吸引力。

二、打造梅山剪纸IP文化节与会展生态

定期举办“梅山剪纸文创设计大赛”“非遗文化周”“剪纸艺术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吸引全国设计师、艺术家和游客参与。利用赛事和展览延伸IP价值链,推动剪纸艺术从单一工艺品向多元文化产品转型。同时,结合安化本地茶文化、黑茶产业等资源,打造“剪纸+茶旅”“剪纸 1+ 民俗”等复合型旅游项目,形成节庆引流、产品销货、旅游消费的闭环模式,使安化逐渐成为乃至省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创高地。

此外,应加强与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的合作,邀请文化类KOL参与梅山剪纸内容共创,通过情境化故事叙述和视觉化传播,进一步提升梅山剪纸的网络热度与文化影响力。

二、以技艺体验为主导,驱动发展“梅山剪纸”研学旅游

技艺体验能够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尤其适合非遗类项目的传播与教育功能延伸。通过打造剪纸技艺体验场景,梅山剪纸可实现从“观看”到“动手”的旅游体验升级。

1.建设梅山剪纸非遗研学体验基地

梅山剪纸非遗研学体验基地应包含展览展示区、体验工坊、教学教室和文化讲堂,提供从历史文化讲解、技艺演示到亲手操作的全流程体验。可针对不同受众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套餐,如儿童亲子剪纸体验、成人非遗研修班、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坊等,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趣味性。通过与旅行社、教育机构合作,将梅山剪纸研学纳入中小学研学旅行推荐目录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稳定扩大客源。

2.推动梅山剪纸教育传承与人才创新

与大学、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合作,设立梅山剪纸非遗研究工作室或专业实践基地,开展剪纸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的课程教学与项目研究。鼓励艺术类、设计类、旅游管理类学生参与梅山剪纸的现代转化与推广实践,培养既懂传统技艺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可通过“非遗进校园”“大师工作室”等形式,构建从中小学到高校的人才培养链条,为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梅山剪纸非遗研学旅游不仅带动文化传播,也增加了在地就业,使非遗技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三、以科技赋能为助力,驱动发展“梅山剪纸”沉浸旅游

数字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再现、传播与体验提供了全新可能。借助新技术手段,梅山剪纸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1.构建梅山剪纸数字化营销与电商体系

积极利用抖音、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记录梅山剪纸创作过程、讲述梅山剪纸非遗故事,开展直播带货、主题挑战赛等线上活动。邀请梅山剪纸非遗传承人、设计师、旅游达人共建内容生态,打造“梅山剪纸”话题标签,提升传播声量。同时建立线上商城,开发梅山剪纸数字藏品、AR明信片、虚拟周边等新型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相结合。

2.建设梅山剪纸虚拟数字体验中心

综合运用 3D建模、CAD/BIM技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复原和再造梅山剪纸的传统制作场景、民俗仪式与文化语境。游客可通过VR设备“进入”梅山剪纸的虚拟世界,参与一场梅山剪纸婚礼、年节民俗或神话场景,增强文化感知的沉浸感与互动性。同时,开发“云游梅山”小程序或线上平台,提供远程展览、互动教学、文创购物等功能,实现“指尖上的非遗”,打造打破地域限制的数字文化旅游新模式。

科技赋能不仅拓展了梅山剪纸非遗文化的表现形态,也更贴合Z世代消费群体的体验需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四、以美好生活为追求,驱动发展“梅山剪纸”旅居旅游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深入、慢节奏、生活化的旅行方式,旅居旅游应运而生。梅山剪纸可作为文化核心,推动安化从观光目的地向生活体验目的地转型。

1.建设原真性梅山剪纸非遗文化社区

以安化本地村落为基础,营造居民与游客共融的非遗文化空间。在社区中,梅山剪纸不仅是展示对象,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打造“剪纸风情街”“非遗民宿集群”,让游客入住当地家庭,参与剪纸创作、民俗活动与农事体验,从“看风景”转向“过日子”。通过恢复传统节庆、市集和文化仪式,增强社区的文化活力与吸引力,使游客真正体验在地文化所带来的身心愉悦与归属感。

2.规划特色化梅山剪纸专题旅居板块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多样化旅居产品。例如,为银发群体建设“康养剪纸聚落”,提供宽松宜居的环境和适老化的文化课程;为青年创客设立“非遗创业公社”,结合剪纸艺术提供创作空间和创业支持;为亲子家庭打造“剪纸田园营地”,融入自然教育与手作体验。通过这些主题区域的建设,满足游客旅居过程中的多元需求,使其不仅短暂停留,更可能长期定居或反复来访,真正实现“诗意栖居”与“生活创造”的深度结合。

旅居模式推动了文化旅游从“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变,增强了梅山剪纸非遗文化的感召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结语

梅山剪纸的“四轮驱动”文旅融合策略,通过创意激活、体验深化、科技赋能和生活融合,系统构建了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梅山剪纸的保护与传承,更推动了在地文化的传播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在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共同推动下,持续优化,使梅山剪纸成为中国非遗旅游的杰出代表和乡村振兴的文化样板。

参考文献

[1]肖文.梅山剪纸艺术审美及再设计原则[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 51 (06): 79-81.

[2]连芷平,陆浩越,刘润东.多媒体艺术赋能梅山剪纸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23,(24):38-40.

[3]杨昊.文旅融合赋能新疆非遗 + 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5,(02): 83-90.

基金项目:2025 年市社科研究课题《梅山剪纸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四轮驱动”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13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