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策略
克日伍来
喜德县红莫中学
一、引言
中彝语文教学资源是彝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核心载体,涵盖文本、音频、视频、互动课件等多种形式,既承载着汉彝双语的语言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慕课、数字资源库、智慧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工具,为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 不仅能打破资源地域分布的局限,实现优质资源的跨区域共享,还能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强资源的直观性与互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二、中彝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核心原则确立
信息化时代的中彝语文教学资源整合,需遵循科学原则以确保整合方向的正确性与整合内容的有效性,避免陷入 “盲目堆砌资源” 的误区。首要原则是 “文化双融性原则”,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核心价值在于 “语言传承与文化融合”,整合时需兼顾汉彝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均衡呈现:既要收录汉语教材、汉字学习软件等汉族语言文化资源,也要系统整合彝文典籍、彝族民歌、民俗视频等彝族语言文化资源;同时,预留资源更新与补充的接口,便于随着教学改革、文化研究的深入,持续丰富资源内容,保持资源的时效性与开放性。
三、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多维度整合路径构建
基于核心原则,需从 “资源类型、资源来源、技术平台” 三个维度构建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路径,实现资源的系统化、立体化整合。在资源类型整合维度,需打破 “单一文本资源” 的局限,构建 “多形态资源矩阵”:文本类资源整合汉彝双语教材、词汇手册、文献典籍、教学教案等;音视频类资源整合汉彝双语课文朗读音频、彝族民歌视频、民俗活动纪录片、教学微课等;互动类资源整合汉彝双语识字游戏、语法练习软件、文化知识竞赛小程序、虚拟仿真体验资源等,通过多形态资源满足不同教学场景与学习需求。在资源来源整合维度,需拓宽资源渠道,形成 “多元协同” 的资源供给体系,同时,平台需支持资源的在线预览、下载、收藏与评价,形成资源使用的闭环管理,为后续资源优化提供依据。
四、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利用场景拓展
整合资源的最终目的是 “高效利用”,需结合信息化技术优势,拓展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场景,让资源从 “静态存储” 转变为 “动态应用”,融入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场景中,可通过 “多媒体互动教学”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教师可利用整合后的汉彝双语微课,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基础知识点;课中结合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互动类资源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知识,打破传统 “教师讲、学生听” 的单向教学模式。
五、中彝语文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完善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资源价值需通过 “共享” 实现最大化,当前中彝语文教学资源共享存在 “壁垒多、动力足、管理缺” 的问题,需通过完善共享机制打破瓶颈。建立 “跨区域协同共享平台”,由省级或国家级教育部门统筹,联合彝族聚居区的学校、文化机构、科研单位,共同搭建中彝语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明确各参与方的权责:学校负责提供教学实践中的优质资源,文化机构负责提供彝族文化遗产资源,科研单位负责资源的学术审核与质量把控;平台需打破地域与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免费或低成本共享,尤其向偏远彝族地区学校倾斜,缓解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构建 “资源共创共享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主体参与资源建设与共享:对贡献优质资源的教师、学生、文化传承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如将资源贡献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学生颁发 “文化传承小使者” 证书;设立资源建设专项基金,支持优质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同时,建立 “资源使用反馈机制”,让使用者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与建议,形成 “共建 - 共享 - 共评 - 优化” 的良性循环,提升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
六、中彝语文教学资源利用效能的评估与优化
为确保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真正提升中彝语文教学质量,需建立 “利用效能评估体系”,通过持续评估与优化,推动资源利用从 “形式化应用”转向 “实质性增效”。评估内容需聚焦 “资源适配性、使用频率、教学成效、文化传承效果” 四个核心维度:“资源适配性”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反馈,评估资源是否符合教学需求与认知水平;“使用频率” 通过数字资源库的后台数据,统计资源的预览、下载、应用次数,分析资源的受欢迎程度;“教学成效”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成绩、能力测试等,评估资源应用对学生汉彝双语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文化传承效果” 通过学生的文化认知问卷、文化活动参与度等,评估资源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的影响。评估方式需采用 “定量与定性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定量评估通过数据统计获取客观指标;定性评估通过访谈、座谈会等,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资源利用的主观感受与建议;过程性评估关注资源在教学全过程的应用情况,终结性评估侧重资源应用的最终成效。根据评估结果,需及时对资源进行优化:对适配性差、使用频率低的资源,分析原因并进行修改或淘汰;对教学成效显著、受欢迎的资源,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同时,根据评估反馈的新需求,补充开发缺失的资源类型或内容,形成 “评估 - 优化 - 再评估” 的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升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能。
七、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为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核心原则确立明确整合方向、多维度路径构建实现资源系统整合、信息化场景拓展激活资源应用价值、共享机制完善打破资源壁垒、利用效能评估推动持续优化,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中彝语文教学资源建设的痛点,打造 “文化融合、学段适配、技术赋能、共享高效” 的信息化资源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能为中彝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撑,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更能通过资源中的汉彝文化元素,助力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菊。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路径 [J]. 民族教育研究,2021 (4): 89-94.
[3] 李丽。信息化背景下中彝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 [J]. 贵州民族研究,2020 (6): 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