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细节探讨
李树斌
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领域,装配式结构节点有特殊性,其抗震性能的研究与设计仍面临诸多挑战,节点是结构的核心部位,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现,合理设计优化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是建筑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节点的单一材料或单一连接方式的优化,综合考虑节点的多种因素,保证施工简便性的同时提升抗震性能,值得深入探讨,节点的设计和优化将作为研究基础,探索其在抗震性能方面的提高途径,为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安全设计提供借鉴和依据。
一、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与节点形态、材料品类、连接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细节相关,节点几何形态直接决定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具体受力情况,合理形状需满足基础抗震要求,同时兼顾实际施工的便捷性和工程整体经济性,矩形、圆形、十字形等常见节点形态,各自影响节点延性表现与韧性水平,进而关系到整体抗震效果发挥[1]。矩形节点施工适应性表现较强,强震环境中容易发生局部区域破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圆形节点因自身力学分布较为均匀,可有效提升结构抗震性能,在高强度地震条件下实际表现更为优越。
材料选用是影响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的关键,传统钢筋混凝土材料在抗震表现上存在一定局限,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高强度钢材和新型复合材料在节点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这类材料具备更优的韧性与延性,能有效分散地震波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减轻地震作用对结构造成的破坏。采用高强度钢材可提升节点的抗拉与抗剪能力,减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进而提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复合材料自身抗震性能优异,能切实提高节点的长期耐久性与实际抗震能力,在节点设计中潜力显著。
连接方式设计对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节点连接方式直接决定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时的整体响应状态,螺栓连接、焊接处理、粘接技术是常见类型,不同方式带来的抗震效果差异明显,螺栓连接抗剪性能表现较好,持续高频振动环境中可能出现松动现象,影响整体稳定性。焊接连接通常具备更优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较高,地震作用下却容易产生脆性断裂问题,粘接技术作为新兴的连接方式,特定场景中可提供更为优异的抗震性能,其长期耐久性和实际施工适应性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
二、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策略
提高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设计者需开展全面优化工作,材料选择、连接设计细节及节点几何形态参数,均应综合纳入考量,制定合理可行的优化方案,优化设计首要目标设定为提高节点延性水平和能量耗散效率,以此增强结构对地震荷载的实际抗拒能力[2]。设计方案需依据节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地震力大小与特性,挑选适配的材料品类和连接方式类型,针对现有节点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改进,能够有效提升节点抗震性能表现,确保装配式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较高的安全保障水平。
材料选用上,当前研究普遍倾向高性能复合材料、各类钢材及其他韧性与延性表现优异的材料,高强度钢材的实际应用能有效增强节点的抗拉性能、抗剪效果及抗压能力,尤其在承受持续地震荷载作用时,可提供更为稳定且优异的力学性能表现,钢-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结合应用,既能切实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又能同步保证节点自身的结构稳定性[3]。针对某些特殊场景的抗震需求,采用高性能纤维混凝土作为节点核心材料,可显著提高结构的韧性水平,减少地震发生时可能出现的脆性破坏现象,部分研究还具体提出将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应用于节点构造的可能性,这类新型材料自带独特的自修复功能,地震发生后能自动恢复部分结构损伤,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与使用安全性。
节点连接方式的优化是抗震设计里关键一环,装配式建筑施工有其特点,便捷可靠且抗震性能较高的连接方式作用突出,螺栓连接、焊接和粘接各有优缺点,具体设计要求不同,选择也不同,节点连接部位,研究发现合理螺栓连接能提高抗震性能,得确保紧固性,地震波作用下不能松动。节点延性需要提升,设计人员可采用柔性连接件,这类设计分散地震荷载效果明显,结构局部破坏风险会降低,节点连接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体抗震效果,连接方式的选择需结合材料特性与施工条件,不同连接方式在应力传递上表现差异显著,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评估长期使用下的性能变化,确保地震发生时连接部位能发挥预期作用。
节点几何形态设计优化方案多样,合理形状可均匀分布地震荷载,提升抗震能力,弯曲形态节点能降低震动引发的脆性断裂,能量耗散能力更强,横向和纵向钢筋多重加强设计,可提高节点抗剪、抗拉及抗震性能,设计需平衡施工便捷性和工艺要求,确保抗震性能,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优化设计含施工工艺改进,节点连接部分质量控制是重点,需避免焊接质量不稳定或螺栓松动等问题,施工人员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进行节点质量检查,接受专业培训确保操作规范,保障施工质量达设计标准,保障结构整体抗震性。
结语
分析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探讨节点几何形态、材料选用、连接方式等优化设计策略,合理节点形态和加强设计可显著提升抗震性能,合适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优化有助于提高节点耐震能力。施工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对确保节点抗震性能实施至关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能有效提高装配式结构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未来装配式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价值指导。
参考文献
[1]郑莲琼,崔芳兵,魏常贵,等.装配式梁柱狗骨式耗能铰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25,58(02):209-221.
[2]田宝龙,赵腾飞.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24,46(06):118-122.
[3]张效禹,韩明岚,吴复电,等.装配式带肋加腋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24,50(13):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