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韩彦良
山东省泰安第十六中学 271035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往往只会套用公式,难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制约。而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契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开展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适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学生层面来看,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种亲身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挑战性,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拼三角形的三个角,自主探究内角和的度数,相较于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都有显著提升。同时,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这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还能促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提出新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教学层面来看,探究式教学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与能力局限导致探究流于表面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理解存在偏差,将其简单等同于“提问-解答”的课堂互动形式,未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设置了探究环节,却常常因急于推进教学进度,在抛出探究问题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3 分钟,便匆匆引导学生得出预设结论。当学生在推导勾股定理、探索函数图像变化规律等复杂问题上陷入困境时,教师往往直接介入讲解,替代学生思考。这种“伪探究”模式,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探索、深度思考的机会,导致探究活动浮于表面,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资源短缺与学生差异加剧教学实施困境
教学资源的匮乏成为探究式教学落地的重要阻碍。探究式教学强调通过数学实验、动态模型演示等多样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但许多学校受资金和场地限制,难以配备几何画板、数学教具箱等专业器材,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探究平台。此外,初中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统计与概率”“图形变换”等探究活动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迅速抓住问题关键,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而基础薄弱的学生面对复杂任务时,因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较弱,常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在 45 分钟的课堂时间内,难以精准设计分层探究任务,也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两极分化,难以实现教育公平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锚定素养目标,分层设计探究任务
将探究式教学深度融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情制定阶梯式目标。例如在“二次函数”章节教学中,基础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实际抛物线模型(如篮球投篮轨迹、拱桥剖面图)观察并归纳函数特征;进阶目标则要求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销售利润最大化等实际问题。通过分层设计,既保障基础薄弱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使探究目标兼具可行性与挑战性,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二)创新教学路径,构建多维探究场域
通过创设多元情境与灵活教学方法,激活数学课堂探究氛围。在知识导入环节,教师可引入数学史故事,如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历程,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在“方程应用”教学中,模拟超市购物、水电费计算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同时,融合小组合作探究与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图形旋转、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借助在线平台发起开放性问题讨论,促进学生跨时空交流,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探究环境。
(三)完善评价机制,实现全程动态反馈
建立“过程性+发展性”双轨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的探究表现。过程性评价关注课堂参与度、小组协作贡献度等,通过课堂观察记录、探究日志批阅等方式,捕捉学生在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合作交流中的思维发展轨迹;结果性评价则突破传统试卷考核模式,采用项目式任务验收、数学建模报告答辩等形式,综合评估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此外,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形成多维度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为持续改进学习策略提供依据。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幅上升,主动提问和讨论的现象增多。在数学成绩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相较于对照班提高了 8% ,且在解决开放性、综合性数学问题时,实验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解题方法更加多样,数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运用更加熟练。然而,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探究活动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小组分工不明确等情况。此外,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还不够精准和全面,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管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1):94-96.
[2]秦东海.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J].爱人,2023,(10):204-206.
[3]徐正友.多元思维绽放: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视周刊,2024,(1 6):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