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

作者

韩旭

身份证:654001191002072115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分析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分类、特点与应用效果,旨在为相关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

一、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主要分为干式连接、湿式连接与半干湿式连接三大类。干式连接是指采用高强螺栓、焊接板、插销等机械方式将预制构件连接在一起,不依赖现浇混凝土或砂浆的填充,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可拆卸性好、环境污染小。干式连接常用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及部分混凝土预制构件中。湿式连接则需要在节点处进行二次浇筑或灌浆,通过后浇混凝土将预制构件整体连接。湿式连接方式适用于对整体性与密封性要求较高的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半干湿式连接则结合了干式与湿式连接的特点,常在节点主体采用机械连接的同时,辅以灌浆或后浇混凝土,提高连接强度与密封效果。这三类连接方式各有特点与适用范围,选择时需结合建筑类型、荷载特点及施工条件综合考虑。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连接方式与连接材料不断涌现,如可调节式连接件、高性能灌浆材料与超高强螺栓等,进一步丰富了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体系。

二、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在抗震性能中的作用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相比传统现浇结构,装配式建筑因其构件间存在连接缝隙与界面,若连接方式不合理,极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干式连接通过机械装置实现构件间的高强度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与变形能力,但存在连接部位刚度不足或连接件疲劳损伤的问题。湿式连接因采用后浇混凝土整体连接,力学性能接近现浇结构,抗震能力较强,但施工工序复杂,施工质量对抗震效果影响较大。半干湿式连接则在保证连接刚度与强度的同时,兼具一定的施工便利性与经济性,是当前装配式建筑中较为常用的抗震连接方式。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合理设计节点连接形式与参数,如连接件布置方式、节点加固措施与界面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例如,通过在干式连接节点处增设阻尼装置或采用柔性连接构件,可有效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震害风险。工程实践中,需结合建筑物高度、结构形式及地震区划等级,选用最合适的连接方式与构造措施,以保障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在耐久性与施工便利性方面的表现

除了抗震性能外,节点连接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耐久性与施工便利性也具有重要影响。干式连接因施工无需湿作业,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施工周期短,且易于标准化与工业化生产,但若连接件防腐措施不到位,易因锈蚀影响使用寿命。湿式连接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节点整体性,有利于提高耐久性,特别是在防火、防水及抗渗要求较高的工程中表现突出,但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半干湿式连接则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既保证了较好的耐久性,也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针对节点连接部位的特殊要求,如外露螺栓的防护措施、灌浆材料的耐久性与收缩控制、节点界面的防水处理等,均需通过科学设计与严格施工管理加以解决。此外,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引入,如BIM 技术与施工机器人辅助施工,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工序逐步实现了精细化与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了施工便利性与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新型连接材料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性能灌浆料及新型防腐合金的应用,使节点连接技术的耐久性大幅提升,为装配式建筑的长期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不同节点连接方式的综合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为了明确不同节点连接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有必要从结构性能、施工效率、经济性与应用范围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干式连接因施工便捷、环保性强,在钢结构住宅与工业厂房等对施工周期要求较高的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对连接件加工精度与安装技术要求较高。湿式连接尽管施工速度不如干式连接,但整体性能优异,尤其适用于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与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区域。半干湿式连接则在住宅建筑、商业建筑中应用较多,兼具结构安全性与施工效率,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推广中的主流方式。经济性方面,干式连接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但由于后期维护与运营成本低,长期综合效益较好;湿式连接则材料与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但施工周期长可能影响整体经济性。综合来看,应根据项目类型、功能需求与地区特性,合理选用节点连接方式,并结合建筑工业化生产标准,制定最优的节点连接方案。此外,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完善与施工工艺的规范化,是保障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干式连接、湿式连接与半干湿式连接三种主要连接方式的原理、特点与适用范围,可以看出每种方式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均具有独特优势。合理选择与优化节点连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耐久性与施工效率,还能够降低工程成本,促进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标准体系不完善、技术成熟度不均衡与专业人才缺乏等。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新型材料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点连接技术将向更加高效、环保与智能化方向演进。特别是基于BIM 与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节点连接方案优化、基于机器人自动化施工的节点拼装技术,以及基于高性能材料的新型节点连接方式,将成为未来研究与应用的重点。建议行业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与技术研发投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水平与应用效果,助力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 飞 . 装 配 式 建 筑 EPC 项 目 成 本 控 制 策 略 研 究 [J]. 陶瓷,2024,(12):120-123.DOI:10.19397/j.cnki.ceramics.2024.12.055.

[2] 徐保文.装配式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研究——以铂金美寓二期为例[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五).江苏天园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24:181-183.DOI:10.26914/c.cnkihy.2024.060280.

[3] 陆杰,李敏.“双碳”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推广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23):86-88.

[4] 杨 宏 宇. 基 于 BIM 技 术 的 装配 式 建 筑 全 生 命周 期 碳 排 放 核 算研 究 [D]. 内 蒙 古 科技 大学,2024.DOI:10.27724/d.cnki.gnmgk.2024.0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