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张凤娟
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 2234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大胆改革,转变观念,尝试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转变观念; 备课融合 精讲精练
语文教学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对单篇课文讲解的各种探索、各种创新,也在不同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获得了必备的语文素养随着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的展开,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新的尝试和挑战。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近几年和团队成员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尝试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观念,探索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教育和传统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少年来,老师们一直摆脱不了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总是放不开手脚,无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考试评价等制度的不断改革,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淘汰,必须正视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必须改变头脑里原有的观念,必须舍弃过去不科学的习惯。从现在做起,重组和整合,变过去的单篇教学为单元教学,也就是进行大单元教学等多项改革。
从语文主题学习起步,我们乘胜追击,又向着大单元教学的方向出发。现行的统编版教材中,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以相关主题制定任务,开发重组教学内容,把讲读、自读、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这就是大单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和现在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单一的学知识指向于知识和能力、情感价值观的结合,与现在提倡的学习任务群同出一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综合呈现。
二、加大备课力度,精心设计,真正做到整体融合
我把整个大单元教学的备课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备和集体备。
(一)个人备 1.备教材,明确目标:
(1)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统领全局的意识,在教学之前,要依据课标等对整册教材有一个把握。(2)有了这个总目标,再来确定单元目标。通过阅读“单元导读”,通读单元里的所有课文及“语文园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3)根据课标和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课时目标,选择不同课型,实操性强。
2.备设计,明确教法: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指引下,按照六种课型设计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这六种课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灵活调整。所有课型均为落实整个单元任务而准备,一定要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要突出真实性、可行性,绝不是为了搞花架子,不可以走过场。
3.备学生,明确学法:
在备课环节,还要充分了解、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就预习而言,针对不同年级,设置难易适度的预习要求,制定相应的预学单,让学生预习有法, 层层递进。小学一二年级,要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侧重渗透给学生预习的意识,教给学生简单的预习方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带来预习成功的快乐体验。比如,课前鼓励式地带着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多以趣味性为主,可以是分角色的,也可以是表演似的。示范性地指导学生查字典,示范性地指导查找关于汉字和关于课文知识的资料,指导学生简单地划一划书中有价值的信息等等。教师要多重复几次这样预习的指导过程,不定期地变换一下指导的形式,争取在低年级阶段,固化这种预习习惯。中高年级时,再进一步提高要求,才能让预习真正长效发挥作用。
备学生,还有一点就是备诵读。在整个小学阶段,诵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根本。这一点,无论怎么改革,千万不能丢。所以,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诵读素养。老师备课时,一定要充分把这一点考虑到。在这方面,我也采取过很多措施,收效不错。
(二)集体备,做好分工,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大单元教学备课,切忌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以前所在学校的学年组,每周都会研讨两次。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对整个单元的理解和备课所得,说一说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和个人擅长情况,做好本单元新课主备人分工。分工后,各自回去准备方案、课件,然后再开会碰面,研究调整,最终形成的共同方案,资源共享发送到学年群里,供大家上课集体使用。这种备课的理念,更加符合大单元的整合思想。
三、用好语文课堂,精讲精练,让学生意犹未尽
只要把握住了语文要素,就是把握住了整个单元教学的灵魂。不同课型,对语文要素的体现也就不同。
1.预习课。在开展整个单元课文讲解之前,一定要领着学生上单元预习课,逐步帮助他们形成整体意识。我们预习课的模式,基本以自主、交流、汇报为主:整体了解单元主题、本单元训练要素、写作目标,整体把握本单元每篇课文大致写了什么,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有哪些不懂的词句、不懂的问题,有哪些优美的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要做好标记。只要在预习中屡清楚这些问题,既满足了学生阅读新课文的好奇心,又教给了学生这种整体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本组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事半功倍。避免了为了赶进度,拿过来课文直接讲解的旧模式,绝不要把教语文变成了教课文,使知识零零散散,失去了系统性。在上预习课前,会给学生发放预习单,让学生提前了解预习内容,学生有针对性预习。根据内容的深度和课文的长度,预习课可以用一到二课时。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科技。由于课文较长,科学术语较多,难于理解。所以,我们就设置了两课时的单元预习课。第一课时,集中预习《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集中预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经过两个课时预习,学生把这个单元不能理解的词句都提出来,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提前做好了准备。
2.精读课。只需要围绕语文要素,一节课上讲清楚一两个问题就可以,就是所谓精讲。比如,《琥珀》一文课后共有四道题,经过筛选,最终整合了第二题和第三题,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推测依据。只要围绕这一个问题,学生在阅读中就会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后资料,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琥珀形成经历几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松脂球是怎么变成化石的等小问题,在弄清这一个个小问题的同时,达成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阅读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3.此外还会采用略读课、阅读课、读写结合课等课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漫长深远的语文研习之路上,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一直保持着一颗热情的积极探索的心,乐此不疲,深耕不辍。就像吴忠豪教授说的那样,小学语文教研实践要从下而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反复推敲,寻求最理想的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区域和模式。只要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定会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小学语文“136”单元整体教学(1)(1)(3)--《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enku.baidu.)》- 2019
【2】周丽.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3-06-15
【3】张敏.小学阶段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