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
王悦
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 353000
议题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以议题作为教学主题,收集相关学习资料,以情景教学的方法清晰规划学习路径,并展开针对性研究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中,应用议题式教学,以明确主题为驱动,不仅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方向与重点,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增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兴趣。教师开展议题教学之前,应该做好调研工作,结合教学课程教学重点内容,深入研究并提炼出关键议题内容,让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不断内化,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成长。
一、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议题式教学侧重要求学生通过议题的方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点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议题过程中,通过提炼教学重点内容明确议题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议题活动讨论中,可以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结合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学科思维。
(二)有助于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效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趣味性,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中进行自主思考与全面探索,通过明确议题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以点带面的系统性学科思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对促进教师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具有促进意义。
(三)有助于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从学生角度而言,议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以更加积极主动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议题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在上述探讨过程中,学生可以拓宽思维了解不同学生想法,实现不同观点与见解之间碰撞。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形态中,通过长期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自主学习习惯与探索欲,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学科素养发展。
二、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中的策略
(一)提炼议题,创建讨论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中,开展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提炼议题,创建良好讨论情景与氛围,为学生准备科学时刻讨论任务,对此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提炼需要讨论的议题,为后续议题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组织开展议题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并于生活化场景与案例内容相结合,创建良好议题教学氛围[1]。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做情绪的主人》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揭开情绪的面纱”提供的讨论情景,提炼议题为
识我们可能产生的情绪”,教师结合教材中提供情境,挑选两三个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主题,教师延伸话题讨论场景并提出问题“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生活中收到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打开以后你会产生什么情绪?”还有“在学校住宿期间不能经常回家,在这种情境下会产生什么情绪?”通过一些具体生活场景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情绪,不同生活场景下产生的情绪感受不同。学生讨论思考完议题以后,教师要结合具体场景,稍加总结学生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那些方式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家庭生活情景出发,对于住宿学生而言不能经常回家可能因想念父母产生思念情绪,对此教师引导同学将自身想念情绪转化成学习动力或者写成书信,放假回家时主动向父母表达。
(二)议题讨论,加强生生互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议题内容和目标时,应该给出具体提示,让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并以小组的形式加强师生互动,还要对议题讨论设计的要素进行整合,在主题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学科系统性认知。为更好加强生生互动,教师设计议题时应对议题任务深入研究,注重提议讨论体验价值,使得学生讨论过程和观念中更容易达成思想共识,根据教学实践需要,推出相关互动任务,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有效增强学生之间互动体验[2]。
例如七年级下册道德法治课程《自信给人力量》中,为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自信心,需要整合关于自信心相关讨论要素,如自信心的内涵、表现、衡量标准等,教师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设计关于自信心的讨论议题,外在角度要求学生从生活观察切入,讨论充满自信的外在表现,内在方面要求学生从自己内心角度出发,谈谈对自信内涵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外在行为区分自信和自负等。教师通过整合自信话题相关要素,完善相关问题讨论逻辑链条,并对学生讨论结果及时纠正引导,从而建立正确自信认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讨论一样按,自信话题场景应与学生生活场景息息相关,如考试、才艺表演过程中,身边哪些同学在上述情境中产生了自信的表现,让学生向周围人看齐,学会关于自信正确认知,并学会科学建立自信方法。
(三)完善评价,促进学习内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新样态中,教师应用议题教学模式组织相关学习活动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完善课堂评价有效评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评价维度与流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深入思考探索议题内容,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于心,提升知识掌握水平与能力[3]。
例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珍视生命》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班级学生性格与心态特点,调整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检测与问题互动讨论环节,从《珍视生命》教材内容出发,设计的讨论问题围绕“生命的真正价值或者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问题讨论场景,即要求学生从生活幸福瞬间出发,从点滴幸福回忆逐渐深入思考对于不同学生个体而言,生命真正价值或意义的真谛。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听取不同讨论小组代表的发言,及时纠正指出学生关于“珍视生命”问题上的不当言论或片面认知,通过课堂检测评估学生对生命本质认知、生命态度等维度方面表现,课堂检测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生活场景问题,如“生活中如果有的学生因为考试失利或者家庭原因,对生命态度十分消极,请问你如果对其劝解?”通过具体生活化问题了解学生生命观表现,通过具体批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从而将《珍视生命》的正确生命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其内化于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结语:议题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样态中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学模式与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工作质量与水平。从教学价值角度来看, 这种教学模式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讨论的方式拓宽学生学科思维简介,对学科素养培养与 要促进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渐增强对这种教学模式重视程度,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议题式教学开展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君.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探索[J]. 中学政史地( 教学指导),2025,(07):87-88.
[2]谭华军.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 课程 的应用 值及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5,(21):78-80.
[3]赵英婵.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 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1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