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的隐患与防治措施

作者

朱蔚林

身份证 452528198310153770

引言

供热管网作为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连接热源厂与用户端之间传输热能的物理通道,其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对城市冬季供热保障具有决定性影响。伴随着城市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供热管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管道长度、覆盖面积、系统复杂程度均显著提升。然而,供热管网的施工不同于一般市政管道工程,其对系统密封性、热力补偿、应力释放、防腐保温等技术要求更高,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设计失误、技术疏漏、材料不合格或管理不善,极易造成运行期间的渗漏、爆管、热损增大、系统压力波动等问题,不仅导致重大经济损失,还会引发供热事故,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深入研究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的常见隐患,识别其成因,并提出科学、可行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是提升城市供热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对典型供热管网项目施工案例的分析,结合行业规范与技术实践,从设计交底、基础施工、管道焊接、防腐保温、安装连接、回填复土等关键环节出发,系统总结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潜在危害及诱发机制,进而提出可操作性的防治措施,为城市供热管网施工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南。

一、供热管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隐患及成因分析

二、在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主要集中在基础不牢、焊接质量不合格、管道防腐失效、保温层破损、接口密封不严、支架安装不到位、补偿装置设置不合理、沟槽回填密实度不足等方面。首先,管沟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管道的稳定性与沉降程度,若地基未进行夯实处理,遇到地下水、松软土质或雨季作业时极易发生基础下沉,造成管道纵向位移、接头断裂或管体弯曲。其次,焊接质量问题是造成系统漏点与运行故障的主要隐患之一。焊工技能参差不齐、施工环境恶劣、焊接材料不达标或未按工艺程序操作,都会导致焊缝缺陷,如未熔合、气孔、裂纹、夹渣等问题,进而在系统运行压力或温差变化下迅速扩大破坏。第三,管道防腐层如未按规定厚度涂覆、未待干燥即回填,或选材不当,在潮湿土壤与腐蚀介质作用下易发生腐蚀穿孔,降低管道寿命。第四,保温结构常因施工现场交叉作业频繁、运输搬运不当、外护层强度不足等原因受到破坏,一旦保温效果失效,将直接导致热损增加和能效下降。此外,接口密封处如密封圈老化、紧固力不够,也易发生微漏现象,长期积累将破坏周边结构。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机制对质量隐患的影响分析

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是保障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支撑系统。当前在许多供热工程项目中,存在组织协调不畅、施工计划安排不合理、技术交底不到位、现场监管乏力等问题,间接促成了质量隐患的积聚。例如,项目实施单位往往受限于工期压力与多专业交叉作业,忽视了关键工序的施工间隔时间与施工窗口期安排,导致基础施工未固结即开始焊接作业,回填未检测即封闭检查井等违规现象频发。同时,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图纸与现场不一致,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凭经验操作,背离设计意图,增加施工偏差。施工现场监管队伍配置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也使得部分质量问题在早期未能发现并及时处理,等到系统运行才暴露出来。

三、材料设备质量控制与技术工艺执行的关键作用

热管网工程中所用的钢管、阀门、保温层、防腐涂料、密封配件等材料种类多、规格复杂、技术要求高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素。部分工程项目因成本控制或材料供应周期等原因,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无证材料流入工地等情况,严重影响使用安全和耐久性能。因此,必须从源头强化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机制。首先,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进场材料验收制度,对所有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型号核对、性能检测、厂家资质审查等多维度筛选,不合格材料坚决禁止入场。

四、质量监理与信息化手段在隐患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监理制度的科学性与执行力直接决 了隐患的早期发现与有效控制能力。目前许多供热管网工程虽设有监理单位,但由于监 权责 等问题,其独立性与专业性未能充分发挥,导致对关键节点的把控力不足 质量保障中的职责,明确其对材料验收、工艺监督、隐蔽工程验收、质量问题签证等各环节的主导权,落实旁站监理与问题问责机制。

五、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隐患防治长效机制建设

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非仅关乎建设期,更直接影响运行期、维保期的安全与经济性。因此,必须将隐患防控延伸至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视角中加以系统部署。在设计阶段,应通过多方案比选与施工可实施性分析,充分考虑管道布置的合理性、补偿结构的科学性、维护通道的便捷性等因素,减少运行期障碍。在施工阶段,要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实施全过程的质量计划、技术交底、进度协调与动态风险识别机制,做到隐患提前发现、即刻响应。在竣工移交阶段,应完善质量验收程序,建立包括焊缝检测、压力试验、温度测试、保温完整性验证在内的多项检测指标,并组织多方参与验收与质量评估。在运行与维护阶段,应建立定期巡检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机制,借助智能监测设备监控温度、压力、流量等指标变化,及时识别系统异常并实施干预。

结论

供热管网工程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关键组成,其施工质量不仅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更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冬季取暖的安全保障。本文从工程实践出发,系统梳理了供热管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质量隐患,深入剖析了其成因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涵盖施工组织优化、技术标准强化、材料质量把控、现场管理提升、信息化手段运用与全生命周期控制在内的一系列系统性防治措施。研究表明,供热管网施工质量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为指导原则,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实现风险识别、控制与应对的动态协同。展望未来,随着智能技术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供热管网工程质量管理将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演进,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 宏 , 侯 蕊 . 建 筑 管 道 工 程 堵 渗 漏 问 题 的 防 治 [J]. 河 南 城 建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报,2000,(02):50-51.DOI:10.14140/j.cnki.hncjxb.2000.02.018.

[2] 钱文斌,袁赓,吴圳,等.关于大连市煤气管网改造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煤气,2000,(09):10-12.

[3] 张武强.钢筋混凝土给水管道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310-312.DOI:10.15986/j.1006-7930.2000.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