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茶籽油加工设备的探讨

作者

陈云超

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11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茶籽油是从山茶科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甾醇等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之一。据国家林业局数据,2024年我国茶籽油产量达65万吨,产值超300亿元,但加工环节存在设备技术参差不齐、生产效率差异大、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升级。

茶籽油加工设备是连接原料与成品的核心载体,其性能直接决定油脂提取率(差距可达10%-15%)、酸价(优质与劣质产品差值可达2mg KOH/g以上)及营养成分保留率(如维生素E损失率最高可达40%)。因此,深入研究加工设备的技术特性与优化策略,对提升茶籽油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构建茶籽油加工设备的技术分析框架,填补该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为设备研发与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意义: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设备选型与升级提供指导,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大型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二、茶籽油预处理设备的技术特性与应用

预处理是茶籽油加工的基础环节,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原料结构,为后续提取工序创造条件,该阶段设备的核心要求是“高效除杂、低损伤处理”。

(一)清理设备

茶籽原料中混杂的泥沙、金属、枝梗等杂质会加剧后续设备磨损并影响油脂品质,清理设备需实现多级净化。

1. 振动清理筛:主流设备为三层偏心振动筛,上层筛网孔径8-10mm(去除大杂质),中层5-6mm(分离未成熟籽),下层2-3mm(筛除泥沙),配合风力分选装置(风速12-15m/s),可使杂质含量降至0.5%以下。某中型加工厂应用数据显示,该设备单台时处理量可达5-8吨,功率3-5kW,清理效率稳定在98%以上。

2. 磁选设备:采用永磁滚筒式磁选机,磁场强度8000-10000高斯,安装于清理筛之后,可吸附铁磁性杂质(如铁钉、铁屑),避免其进入破碎设备造成齿辊损伤。设备需定期清理磁面杂质,确保除铁率≥99%。

(二)剥壳与仁壳分离设备

茶籽外壳占比约30%-40%,含油量低且富含粗纤维,需通过剥壳设备分离。

1.齿辊式剥壳机:由一对反向旋转的橡胶齿辊(转速300-400r/min,线速度差1.5-2m/s)组成,利用挤压与剪切力使茶籽壳破裂,剥壳率可达95%以上。关键参数为齿辊间距(根据茶籽粒径调节至3-5mm),过宽会降低剥壳率,过窄则导致籽仁破碎(张伟等,2023)。

2. 风选分离机:基于壳与仁的密度差异(壳约0.3-0.5g/cm³,仁约0.8-1.0g/cm³),通过可调风速(8-10m/s)的气流将壳吹至沉降室,仁壳分离率≥95%,仁中含壳率≤3%,避免壳中色素对油脂色泽的影响。

(三)破碎与轧坯设备

破碎可增大籽仁表面积,轧坯则进一步将其制成薄片,便于油脂释放。

1. 锤片式破碎机:通过高速旋转的锤片(转速1000-1500r/min)将籽仁破碎成4-6瓣,破碎粒度均匀度≥90%。设备需配备分级筛网(孔径3-4mm),防止过度粉碎产生粉末(影响后续轧坯)。

2. 双辊轧坯机:轧辊采用冷硬铸铁材质(硬度HRC50-55),表面粗糙度Ra≤0.8μm,转速30-50r/min,转速差1:1.2,可将籽仁轧成0.3-0.5mm的坯片,坯片厚度偏差≤0.1mm。某案例显示,轧坯均匀的原料较未轧坯原料出油率提升8%-10%。

(四)蒸炒设备

蒸炒通过湿热作用破坏细胞结构、降低油脂黏度,为压榨提油做准备。

1. 滚筒式蒸炒机:倾斜角度3°-5°的蒸汽加热滚筒(温度105-110℃),内部安装抄板使坯片翻转均匀,蒸炒时间20-30分钟,控制出料水分8%-10%、温度95-100℃。采用PLC控制系统联动调节蒸汽量与滚筒转速,可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油脂酸价升高(酸价控制在1.0mg KOH/g以下)。

2. 多层蒸炒锅:适用于大规模生产,5-6层立式结构,每层配备搅拌装置,上层通入饱和蒸汽(湿度调节),下层电加热(温度提升),单台时处理量10-15吨,较滚筒式节能15%-20%。

三、茶籽油提取设备的技术对比与应用场景

提取是茶籽油加工的核心环节,设备选择需根据产能规模、产品定位(冷榨/热榨/浸出)确定,直接影响出油率与油脂品质。

(一)压榨设备

压榨法通过机械压力提取油脂,适合生产高品质茶籽油,主流设备分为螺旋榨油机与液压榨油机。

1. 螺旋榨油机:

结构特点:由进料斗、榨膛、螺旋轴、出饼机构组成,螺旋轴采用变径变距设计(进料段螺距40-50mm,压榨段逐步缩减至20-25mm),形成梯度压力(最高30-50MPa)。

技术参数:榨膛材质304不锈钢,转速30-50r/min,时处理量1-10吨(根据型号),出油率85%-90%,饼残油率6%-8%。冷榨机型配备水冷系统(榨膛温度≤60℃),可保留90%以上的维生素E(热榨损失率约30%)。

应用场景:中小型企业(日产能5-50吨)首选,尤其适合冷榨高端茶籽油生产,某企业应用数据显示,冷榨茶籽油酸价≤0.5mg KOH/g,过氧化值≤3.0meq/kg。

2. 液压榨油机:

工作原理:采用间歇式作业,将坯片装入饼圈,通过液压缸施加静压力(80-100MPa),保压时间15-20分钟,出油率90%-92%,饼残油率4%-5%。

优势与局限:压榨温度低(≤50℃),营养成分保留最佳,但单批次处理量小(50-100kg/批次),适合小批量高端定制生产(如有机茶籽油),设备投资约为同产能螺旋榨油机的1.5-2倍。

(二)浸出设备

浸出法利用有机溶剂(如六号溶剂油)萃取油脂,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核心设备为浸出器与脱溶系统。

1. 平转式浸出器:

结构与流程:环形槽体(直径5-8m)内装有转动的浸出格,坯片从进料口进入后,与逆流喷淋的溶剂(浓度60%-70%)接触,完成萃取后从出粕口排出,浸出时间90-120分钟。

技术指标:粕残油率≤0.5%,溶剂损耗率≤0.3kg/吨料,配备防爆电机与溶剂回收装置(冷凝效率≥98%),单台时处理量10-50吨。

2. 脱溶设备:

一蒸、二蒸塔:将混合油(油脂+溶剂)加热至80-100℃,使溶剂蒸发(浓度从20%提升至90%以上);

◦ 汽提塔:在真空(残压5-10kPa)、温度110-120℃条件下,通过直接蒸汽汽提去除残留溶剂,使毛油中溶剂残留≤50mg/kg(国家标准GB 2716-2018要求)。

(三)提取设备对比分析

设备类型 出油率 产品品质 生产效率 能耗(吨油) 适用规模

螺旋榨油机 85-90% 较好(冷榨最优) 连续生产 80-100kW·h 中小规模

液压榨油机 90-92% 优 间歇生产 60-80kW·h 小批量

浸出设备 98-99% 一般(需精炼) 连续生产 120-150kW·h 大规模

四、茶籽油精炼设备的技术要求与应用效果

毛油中含有游离脂肪酸、胶质、色素等杂质,需通过精炼设备去除,提升油脂稳定性与感官品质,精炼设备需满足“精准除杂、低营养损失”的要求。

(一)脱胶设备

脱胶主要去除毛油中的磷脂(胶质),避免后续加工产生沉淀。

离心脱胶机:采用碟式分离机(转速3000-4000r/min),利用磷脂与油脂的密度差(磷脂约1.03g/cm³,油脂约0.92g/cm³)实现分离,处理时间15-20分钟,磷脂去除率≥95%,脱胶后油脂磷脂含量≤0.02%。较传统水化脱胶(静置法)效率提升10倍以上。

(二)脱酸设备

脱酸去除游离脂肪酸,降低油脂酸价,主流设备为连续脱酸塔。

蒸汽蒸馏脱酸塔:在高真空(残压≤5kPa)、温度240-260℃条件下,通过过热蒸汽(180-200℃)汽提游离脂肪酸,塔内停留时间30-40分钟,可将酸价从毛油的3-5mg KOH/g降至0.3-0.5mg KOH/g。设备采用填料塔结构(不锈钢波纹填料),增大气液接触面积,脱酸效率提升20%。

(三)脱色设备

脱色去除油脂中的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改善色泽。

板框式脱色过滤机:将毛油与活性白土(添加量2%-5%)在80-90℃下混合后,加压(0.3-0.5MPa)通过滤板,白土吸附色素后形成滤饼,脱色后油脂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可达Y30、R3以下。采用自动排渣装置,滤饼含水率≤30%,便于后续处理。

(四)脱臭设备

脱臭去除醛、酮等异味物质,延长保质期。

高真空脱臭塔:采用填料式结构,在残压≤1kPa、温度240-260℃条件下,通过直接蒸汽汽提60-90分钟,去除异味物质,使茶籽油风味纯净。设备配备高效冷凝器(冷凝温度≤40℃),回收甾醇等副产物(回收率≥80%)。

(五)精炼设备对品质的影响

某企业生产数据显示,经完整精炼流程(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茶籽油品质指标显著改善:酸价从4.2mg KOH/g降至0.4mg KOH/g,过氧化值从8.5meq/kg降至1.2meq/kg,色泽从R15、Y60变为R2、Y20,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以上。

五、副产物综合利用设备的技术创新

茶籽油加工副产物(茶籽壳、茶籽粕、精炼皂脚等)富含活性成分,其综合利用可提升产业附加值,相关设备正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

(一)茶籽壳加工设备

茶籽壳富含膳食纤维与多酚,可用于生产功能性原料。

超微粉碎机:采用气流粉碎技术(风压0.6-0.8MPa),将茶籽壳粉碎至粒径10-50μm,粉碎效率≥90%,便于后续多酚提取。

超声波提取罐:在60-70℃、功率300-500W条件下,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多酚提取率较传统浸提提升30%-40%,提取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二)茶籽粕加工设备

茶籽粕含蛋白质(20%-25%)与茶皂素(10%-15%),可用于饲料或化工原料。

脱毒设备:采用蒸汽爆破装置(压力1.0-1.2MPa,保压5-10分钟),破坏茶籽粕中的有毒成分(如皂苷),脱毒率≥95%,蛋白质保留率≥85%(适合饲料加工)。

膜分离设备:使用超滤膜(截留分子量10000Da)分离茶皂素提取液,纯度可达90%以上,较传统沉淀法提升20个百分点。

六、茶籽油加工设备的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一)主要问题

1. 自动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设备多为单机手动操作,参数波动大(如蒸炒温度偏差可达±10℃),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

2. 能耗较高:传统螺旋榨油机吨油耗电100-120kW·h,浸出设备溶剂回收能耗占总能耗的40%-50%。

3. 专用性不足:多数设备沿用大豆油、菜籽油加工设备,未针对茶籽(高含壳率、高黏度油脂)特性优化,如剥壳率、出油率低于设计值。

4. 智能化缺失:缺乏在线检测与反馈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油脂酸价、色泽等关键指标,需离线检测(滞后4-6小时)。

(二)优化策略

1. 智能化升级:

开发PLC联动控制系统,实现清理、轧坯、压榨设备参数的自动调节(如根据茶籽含水率自动调整蒸炒时间),参数波动控制在±2℃以内。

引入近红外在线检测仪(检测时间≤10秒),实时监测油脂酸价、水分等指标,数据反馈至控制系统实现动态调整。

2. 节能改造:

对螺旋榨油机采用变频电机(节电15%-20%),榨膛内壁喷涂耐磨陶瓷涂层(寿命延长30%)。

浸出设备采用热泵技术回收溶剂蒸发余热,用于原料预热,降低能耗30%以上。

3. 专用化设计:

针对茶籽壳硬特性,优化剥壳机齿辊材质(采用聚氨酯复合橡胶,耐磨性提升50%。

改进螺旋榨油机榨膛结构(增加导油槽深度至3-4mm),适应茶籽油高黏度特性,出油率提升3%-5%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李娜. 茶籽油预处理设备的选型与应用[J]. 中国油脂, 2021, 46(5):123-126.

[2] 李志强. 油料清理设备的技术进展与应用分析[J]. 粮油加工, 2022(3):45-48.

[3] 张敏, 刘军. 茶籽剥壳机的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23, 54(2):89-95.

[4] 赵伟, 陈明. 轧坯工艺对茶籽油压榨效率的影响[J]. 粮油科技, 2021, 36(4):34-37.

[5] 王丽. 螺旋榨油机的温度控制与茶籽油品质关系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43(10):234-238.

[6] 张伟, 赵刚. 平转式浸出器的节能改造实践[J]. 中国油脂工业, 2023(1):56-59.

[7] 刘红. 混合油蒸发系统的热泵技术应用[J]. 节能技术, 2022, 40(2):156-159.

[8] 李娜. 离心脱胶设备在茶籽油精炼中的应用效果[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6):78-81.

[9] 王芳, 张莉. 脱臭工艺参数对茶籽油活性成分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3, 38(3):98-103.

[10] 陈明, 刘阳. 茶籽油加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5(8):256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