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研究

作者

刘新福

泉州市城东中学

“人文精神”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更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等。在语文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更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养成高尚情操。同时,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课堂上,要高度重视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以此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一、挖掘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为此,可深度挖掘教材中潜藏的人文内涵进行教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以便于感受文中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然万物的敬畏等。同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精读等方式深挖文本的人文内涵,形成深刻思考。如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教学时,可紧紧围绕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开展教学。实际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大国工匠》中精彩片段,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当学生说出“专注”、“精细”、“执着”等词汇以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解构工匠精神的内涵,可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再展开小组讨论:“文中是如何定义‘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并尝试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耐心”、“创新”、“责任”等归纳其人文内涵。接着,可引导学生尝试辨析“工匠精神”与“匠气”的区别,再追溯文中提到的历史,结合中国古建筑、景德镇陶瓷等例子洞察传统工匠精神。期间,可为学生补充榫卯结构、都江堰等经典案例,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最后,可邀请学生相互分享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阐释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期间,可向学生再次强调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背景下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人文品质,其关乎个体价值实现。

二、进行榜样示范

语文课文中不乏具有人文精神,能够触动学生心灵、引发深思的人物,可精选榜样,通过精读文本、补充背景材料、比较分析、角色带入、探究式学习等向学生多维度呈现榜样人物身上的人文精神,逐步引导学生将榜样身上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教学时,可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三一八惨案”相关历史图片,并简要介绍“三一八惨案”背景,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并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情感线索,再聚焦刘和珍君这个人物展开细致研读。阅读中,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刘和珍君的段落,再尝试分析这些细节如何展现她勇敢、正直、温和、坚韧人文品质的。期间,还可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人?”问题思考中,学生将深刻感悟到刘和珍君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她身上体现了追求自由、平等、正义以及在强权面前坚贞与不屈的人文精神。接着,可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真的猛士”一词,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其不仅是对刘和珍君的赞颂,更是强调了独立思考、批判精神、追求光明、敢于牺牲最高层次的人文精神。然后,可延伸思考:“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像刘和珍君那样‘真的猛士的精神?如何践行和弘扬人文精神?”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由发言,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局限于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渗透人文精神。为此,为了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体悟,可尝试采取视听结合、情境体验法、比较阅读法、批判性思维法、写作与表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文本内容以后,为激发他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担当奉献的人文精神,可向学生发布一项演讲任务,要求学生以“种下希望:袁隆平精神对青年成长的启示”为主题进行演讲。演讲前,向学生说明演讲要求:1、结合文中袁隆平事迹并联系自身生活实际,阐明如何践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担当奉献人文精神;2、语言得体,逻辑清晰且富有感染力。然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组织学生逐一进行演讲,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倾听演讲者的观点、论证以及演讲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本次演讲体验讨论践行人文精神的具体途径。

四、开设专题活动

语文课是渗透人文精神的主阵地,可改变以往局限于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富含人文价值的专题,再精心设计实地考察、访谈、动手实践与创作等丰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反思中升华,以此促进人文精神的深度渗透。如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一课教学时,可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内容组织并实施一次家乡文化专题活动。活动中,着力突出人文关怀,为学生提供多个可参考的专题,包括“家乡非遗推广行”、“家乡故事采风团”、“家乡味道寻根记”、“家乡方言保护者”等等,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活动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 4-6 人,请各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方向展开头脑风暴。接着,为学生提供策划书模板,并强调在策划中要融入人文精神,组织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开始撰写活动策划书,再根据策划书展开分工协作,开展实际的专题活动。如进行访谈,拍摄纪录片;设计并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制作宣传海报、文创产品;撰写调研报告,整理资料等。最后,在班内组织一次文化分享会,鼓励各小组相互分享在活动中对家乡文化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并阐明活动中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通过组织这样一次专题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还利于渗透人文精神,激励学生主动成为文化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

综上可知,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审美素养形成正确指引,并通过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始终保持灵活思维状态。教学实践中,要重视通过挖掘人文内涵、进行榜样示范、创新教学方法、开设专题活动等方式来高效渗透人文精神,触动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5):31-33.

[2]李玉龙.高中语文教学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J].学周刊,2023(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