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孙婷

贵阳市云岩区中天北京小学 550001

摘要:美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而且代表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当今的美术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助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开阔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美术素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美术课堂;应用

引言

传统文化是文化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涵盖了各民族的历史思想、文化与观念形态。这种文化源自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主要起到了丰富课堂内容、创新课堂形式以及强化美育功能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小学美术课堂充满民族性特点和文化气息,还能够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1核心素养对于美术教学工作的影响

有利于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核心素养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桎梏,这一点有助于帮助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于教学工作的组织方法和学生的引导模式进行创新与探索。实践表明,这一点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强化美术教学工作的实施效率,为新时期我国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设计提供了强劲的助力。

2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有利于开放学生思维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标准,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并树立跨文化意识,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多元文化的环境,为之后学习外国美术文化知识做好铺垫。第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艺术作品,逐步拓展知识范围。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介绍和展示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国画、书法、剪纸、泥塑、陶艺等,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传统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美学思想,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紧随时代步伐,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传统文化中的美术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戏、刺绣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3核心素养下,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3.1先进技术融入课堂推动融合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首先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关键的优化教学质量的途径。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建立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使美术教学形式得到丰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将传统文化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内容充分融合,能使美术教学实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层次,让美术教学资源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地区的节日文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世界不同地区人民的节日照片,为学生进行文化科普。通过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还能在强化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3.2全面加强美术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面整合与开发美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高质量发展很有帮助,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基本特点,在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通过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创新尝试,带给学生深层次的体验,更好地提升美术教学资源整合的效果。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到小学美术教学本身的价值体现,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类型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客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水墨游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水墨画这一独特的艺术类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多种类型的优秀水墨画作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水墨画的艺术风格,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借助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深度文化探访,走进博物馆与美术馆。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与美术馆进行参观,特别是针对那些举办传统文化展览的场馆。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安排专业的讲解员,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生动的讲解方式,将每件展品背后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娓娓道来。学生在聆听与观赏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与心得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文字或图画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打造校园文化盛宴,传承与创新并重。为了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并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文化节期间,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将轮番上演,如传统美术作品展览、民间工艺表演以及书法与绘画比赛等。在美术作品展览中,学生可以展示亲手绘制的国画、剪纸、陶艺等作品,展现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创意表达;在民间工艺表演环节,则可以邀请多位民间艺人现场展示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书法与绘画比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艺术热情与追求,他们在笔墨间挥洒自如,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3.4开展教学活动点评,及时转变教学工作方法

在组织学生结合核心素养进行美术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和点评,从而指出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理解和不当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告知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扫除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其对于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与此同时,通过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群体特征转变教学工作方法,教师可以让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具有针对性,其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小学美术课程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使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的关键性作用,并结合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和美育需求,对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借此使学生形成传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赵俊岭《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研究——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年第19期。

[2]王国照《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

[3]陈沛然《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现路径研究》,《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