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水利档案管理创新探索

作者

呼白娜

延长县水利工作队 陕西省延安市 717199

摘要:水利档案中记录着水利工程的全部信息,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水利档案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减少人为操作导致的档案丢失情况,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助力。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水利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措施,旨在优化水利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水利档案应用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水利档案;管理创新

引言:

水利档案是记载水利发展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水利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由于水利档案内容繁杂,极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水利事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水利档案管理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水利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1水利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水利档案的保存与使用带来诸多便利,水利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愈发显著。首先,保证水利档案内容完整性。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水利档案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而是逐步向电子化、无纸化方向发展,有效减少了以往纸质档案管理中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数据丢失、信息篡改问题,每份档案均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输、保存与备份,不易被损坏,使水利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保障。其次,提高档案资料查找与利用率。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水利档案管理模式,以大数据为载体构建水利档案管理平台,为档案查找与利用带来诸多便利,同一份档案资料支持多人同时查找,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提高水利档案查找与利用率,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最后,为水利治理与防汛提供参考凭证。水利档案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所产生的多种文档资料,包括规划、设计、施工方案等。借助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优化水利档案管理模式,协助使用者详细了解水利工程全貌,在保证档案资料完整性的同时,为水利治理与防汛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2水利档案管理的现状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大多数水利单位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水利档案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影响,水利设计单位档案室建设仅能满足存储与查阅的需求,配套的硬件设备、软件设施比较落后。档案管理硬件仅局限于简单办公设备,档案管理软件功能单调,无法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

2.2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缺乏完整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导致水利档案的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同时存在水利档案管理的观念陈旧,还是“重保管、轻利用”的思维模式为主,与大数据时代的水利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观念相悖。

2.3安全保密管理不完善

数字化水利档案高频率借用,对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将会对水利单位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水利归档管理工作人员普遍保密意识淡薄。水利档案管理,缺少监督机制,也带来了保密安全风险隐患。

3大数据时代水利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3.1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设备,建立完善的水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多种功能,实现水利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加快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通过扫描、OCR识别等技术手段,将大量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要注重数字化档案的质量控制,确保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准确、完整、清晰。建立水利档案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提高水利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为水利事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和升级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确保其具备高效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引入先进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海量水利档案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和高效管理。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的存储安全性和读写速度。大数据管理平台则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快速检索和利用。积极搭建水利档案数字化平台,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该平台应具备档案数字化加工、存储、检索、共享等功能,能够将纸质档案、电子文件等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与其他水利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档案信息的流通与共享。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同时,平台还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需求进行不断升级和完善。水利部门可以与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本部门需求的水利档案数字化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充分征求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平台功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3.3健全水利档案管理体系

水利档案记录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历史,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水利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以档案管理系统为载体,对水利档案资料的收集、汇总、分类、传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优化水利档案馆(室)藏结构,以保证各类水利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档案归档管理,对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等相关要求进行明确,尽可能做到应收尽收。其次,做好重大水利扶贫工作、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等档案资料的收集处理,借助档案系统功能优势对档案资料展开系统化的基础工作。最后,结合水利事业发展实际,鉴定水利档案价值,并整合水利档案资源,在手工操作与信息技术的双重配合下,减少档案管理成本,加快档案资源效益最大化目标实现。

3.4档案信息安全建设

考虑到水利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在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时,需要着重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做好水利档案资源的备份与存储工作,防止档案出现遗漏或缺失。具体来讲,档案管理部门可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提升系统安全防护级别,及时对档案相关软件进行升级,确保所有档案资料均有统一备份,档案查阅与使用均要详细记录,避免管理不当出现档案信息泄露;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应增加系统登录权限与档案使用权限,通过设置密码或虹膜刷脸权限等方式,无关人员不得操作系统;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信息化档案管理理念,了解更多关于水利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知识,确保能够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并能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当发现系统漏洞或档案管理问题后,及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建立完善的水利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职责与安全监管责任准确落实到岗到人,将档案信息化转型纳入单位议事日程中;根据水利档案管理内容,分析档案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建立科学可行的应急处理预案,结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要求,将档案安全管理举措准确落实到位,减少突发性事件对水利档案管理带来的影响,切实保障水利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结语: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水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创新观念,适应档案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更新技术装备,强化安全保密等措施,多效并举,真正实现水利档案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增荣.大数据时代水利单位档案可持续管理研究[J].兰台内外,2024(28):10-12.

[2]李震,程一帆.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科技档案信息化工作[J].神州,2020(33):271-272.

[3]付希华.探索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J].城镇建设,2024(9):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