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器盒和针筒优化对医护人员针刺伤预防的影响

作者

凌鸿茜

320583200412230021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215311

摘要: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锐器,针刺伤风险较高,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暴露和感染。文章旨在探讨传统利器盒和针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改进利器盒的开口形状与尺寸、增强密封性、清晰容量标识,以及针筒的自动回缩针头设计、防护套应用和操作流程简化,期望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保障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利器盒;针筒;优化;医护人员;针刺伤预防

引言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时刻面临着针刺伤风险。传统利器盒和针筒设计存在缺陷,开口形状尺寸不合理、密封性欠佳、无有效满溢提示,针筒无自动回缩设计、防护套不佳、操作繁琐,这些都增加了针刺伤几率,威胁医护人员职业安全,亟待优化。

1传统利器盒和针筒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工作场景中,传统利器盒和针筒暴露出诸多问题。传统利器盒开口设计不佳,过小的开口导致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准确地投放尖锐器械,增加针刺伤风险;开口过大则无法有效阻挡外界因素,利器易滑出,造成医疗废物泄露。其密封性也存在缺陷,在运输、储存时,一旦受到挤压、碰撞,盒内污染物就会渗出,污染环境。另外,传统针筒无自动回缩针头设计,使用后针头暴露,极易刺伤医护人员,防护套设计老旧,防护效果差,操作流程繁琐复杂,在争分夺秒的医疗救治中,还容易分散医护人员注意力,加大针刺伤概率。

2利器盒优化措施

2.1改进开口形状与尺寸

为有效解决传统利器盒开口带来的诸多问题,改进开口形状与尺寸至关重要。在形状设计上,可将传统的圆形或方形开口优化为漏斗状开口。漏斗状开口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宽阔区域能极大降低医护人员在投放尖锐器械时的精准度要求,即便是在急诊等紧急情况下双手沾满血污或被其他事务占用,也能较为轻松地将器械投入其中。同时,下半部分较窄的收口又能有效防止利器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因晃动而滑出。在尺寸方面,依据常见尖锐器械的大小进行精准测量,确定合适的开口大小。开口的宽度要保证常见的注射器、手术刀等器械能顺利投入,高度则要确保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投放便利性,从而显著降低因开口问题导致的针刺伤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

2.2增强密封性技术

在医疗废物处理中,利器盒的密封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利器盒密封性欠佳的问题,可从多方面优化。选用新型密封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其抗冲击、耐磨损,能有效抵御运输震动与挤压。同时,优化盒体与盖子的闭合结构,采用双重卡扣设计,紧密咬合,减少缝隙。还可在连接处增设密封胶条,利用胶条的柔韧性填充细微空隙,形成紧密的密封屏障。通过这些增强密封性技术,能有效防止利器盒内的医疗废物及污染物泄漏,降低环境二次污染风险,保障医护人员与周围人群的安全。

2.3清晰容量标识与满溢提

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利器盒的使用状态,需要在容量标识与满溢提示方面进行优化。在容量标识上,采用大字体、高对比度的印刷工艺,将标识清晰地印在利器盒的显眼位置,比如盒身正面的中上部,确保从各个角度都能轻易看到。同时,搭配不同颜色的刻度线,如绿色代表未满三分之一,黄色代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红色代表超过三分之二,直观地展示容量情况。对于满溢提示,除了在达到满溢警戒线时使用醒目的红色标识外,还可在内部安装智能感应装置,当利器达到设定的满溢高度时,装置自动触发,发出声光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利器盒,有效避免因利器盒过满而增加针刺伤风险,保障医疗操作的安全与有序。

3针筒优化措施

3.1自动回缩针头设计原理

自动回缩针头的设计旨在最大程度降低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风险,其背后蕴含着巧妙的力学与机械原理。在针筒内部,安装有一个精密的弹簧驱动装置。当针筒完成注射操作后,医护人员只需按下特定的控制按钮,这一动作会触发连接在针座与弹簧之间的释放机构。此时,被压缩的弹簧瞬间释放强大的弹性势能,产生一股强劲的拉力,通过机械连杆将针头迅速拉回至针筒内部的安全防护区域。并且,在针头回缩的过程中,利用阻尼器控制回缩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造成内部结构损坏或产生额外的安全隐患。整个设计保证了针头在使用后能快速、平稳地回缩,从根本上消除了使用后针头暴露在外对医护人员造成的针刺伤威胁,为医疗操作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3.2防护套创新应用

在针筒防护方面,创新应用防护套是提升安全性的关键举措。在材质上选用新型高强度、柔韧性好且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纳米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有效抵御针头的穿刺,在受到轻微划伤后还能自动修复,保持防护性能。从结构设计来看,采用可折叠伸缩式设计,在针筒使用前,防护套完全包裹针头,提供全方位防护;使用时,防护套可沿着特定轨道快速、顺畅地收缩至针筒后端,不影响正常注射操作。使用结束后,又能迅速回弹,再次包裹住针头。此外,防护套表面还可添加防滑涂层,方便医护人员抓握操作。同时,融入荧光标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清晰识别,避免误触针头,全方位降低针刺伤风险,为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保驾护航。

3.3操作流程简化设计

简化针筒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的精力分散,降低针刺伤风险。在设计上,将原本繁杂的多步操作进行整合。例如,把抽取药液、排气和注射这几个步骤通过一体化设计进行简化。采用新型的活塞结构,在抽取药液时,只需一次按压抽取动作,即可完成药液抽取与初步排气,避免了传统操作中多次推拉活塞排气的繁琐。同时,在注射环节,通过优化推杆设计,使医护人员能更精准、省力地控制注射速度和剂量,单手即可轻松完成操作。操作按钮也进行了重新布局,位置醒目且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定位与操作,减少操作失误,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4优化方案对医护人员针刺伤预防的影响

优化后的利器盒和针筒,在预防医护人员针刺伤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就利器盒而言,全新的开口形状和尺寸,使医护人员在紧急手术结束后,能迅速将用过的尖锐器械精准投入,避免了以往因开口不当导致的慌乱与刺伤。强大的密封性技术,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即使遇到颠簸路况,利器也不会滑出伤人。清晰的容量标识与满溢提示,让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察觉更换时机,有效减少了因利器盒过满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再看针筒,自动回缩针头设计让医护人员在注射完毕后,无需再担心暴露针头带来的危险。创新防护套紧密包裹针头,提供周全防护。简化的操作流程,使医护人员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操作更流畅,大幅降低了针刺伤风险,全方位守护医护人员安全。

5结语

在医疗领域,医疗器具的安全性与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针刺伤作为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一大隐患,长期以来都不容忽视。其中,利器盒和针筒作为医疗工作中频繁使用的器具,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针刺伤风险的高低。优化利器盒和针筒,已然成为降低针刺伤风险的关键且重要的一步。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设计更科学、取用更便捷的利器盒,能够让医护人员在处理使用过的尖锐器具时更加迅速,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时间;而经过改良的针筒,例如采用回缩式或自毁式设计,能有效避免在使用后意外刺伤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展瑞汶,沈娴,翁超,等.新型利器盒的设计与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干预效果评价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3,(03):16-18.

[2]陈英,冷羽,刘佳,等.可视化脚踏式防针刺伤利器盒的设计及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9):166-168.

[3]方英,任彩霞,郭红梅,等.一多功能利器盒的改装与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95.

[4]杨祖凤,陈涛,陈江.可互换针筒的真丝针织单面圆纬机针筒座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20,(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