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问题导向型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路径
崔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213161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问题导向型教学策略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向型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探讨问题导向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路径,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研究表明,问题导向型策略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本文最后提出了优化问题导向型策略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问题导向型策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路径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问题导向型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被逐渐引入到英语课堂中。问题导向型教学强调通过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尤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不仅仅是对词汇和语法的识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传统的阅读教学多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导向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围绕问题展开的互动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在实践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问题导向型策略,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依然是许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因此,探索问题导向型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路径,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导向型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导向型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问题导向型教学(PBL)起源于医学教育,最早应用于医学院的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其基本理念是通过问题驱动学习,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和总结,从而达到提升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问题导向型策略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课堂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通过自主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
问题导向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主导学习过程,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第二,问题具有开放性,解决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三,课堂强调协作与互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四,问题的情境贴近生活和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等多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新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问题导向型教学正是通过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认知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分享的过程进行的。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借助同伴的思维碰撞,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习的核心,而问题导向型教学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促进其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度发展。
(三)问题导向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问题导向型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其次,问题导向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理解问题,还需要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最后,问题导向型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共同探讨,从而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然而,问题导向型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学科知识掌握能力。其次,问题导向型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否则容易陷入无序讨论,导致学生的思维走偏。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设计合适的问题和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导向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一)问题设计的策略
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型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水平以及学习需求,确保问题既具挑战性,又不至于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的设计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表层问题,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理解;其次是深层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最后是拓展性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学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文章中提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你认为文章中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还能够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深入思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并为每个小组设置具体的任务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分配、任务拆解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例如,在阅读一篇与文化差异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成员负责探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锻炼了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堂互动与反馈
课堂互动与反馈是问题导向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通过及时的互动与反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纠正错误,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互动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课堂反馈方面,教师应注重个性化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进展,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生之间的互评也能帮助他们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三、问题导向型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传统的教师角色以知识的传授者为主,而问题导向型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转变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思维引导者、学习支持者和课堂管理者。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影响问题导向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这是实施问题导向型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语言知识,还需要对文化背景、语言应用和学科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语境分析以及涉及的专业知识,才能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问题导向型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并确保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有所收获。同时,问题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避免设计过于抽象或者偏离课程主题的问题。
除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能力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由于问题导向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可能出现学生讨论过于激烈、时间控制不当等情况,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确保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与学习目标的实现之间的平衡。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讨论,合理分配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及时进行适当的干预,纠正学生的偏差,保持课堂的秩序和焦点。
最后,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实施问题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问题,例如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方向不明、问题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等。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策略。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要通过教师培训和学科知识的更新,还要通过课堂实践的不断优化和反思。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在问题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技术应用方面,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素养,问题导向型教学才能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得到有效实施。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问题导向型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尤其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导向型教学强调通过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而传统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常常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如何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创新,成为了实施问题导向型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多方面的考虑。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和课本资源等,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学习材料。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课程平台、电子图书等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网站、App、视频等资源进行阅读练习,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课外材料,还能通过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问题导向型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课堂资源的局限性得到了有效突破。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在线平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例如,通过智能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问题反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此外,教育APP和在线互动平台能够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延续性。
然而,仅仅依赖技术工具和网络资源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整合。在问题导向型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应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还应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例如,在一篇关于环保的英语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地理学、社会学、甚至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满足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每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在这种模式下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问题导向型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进行个性化的任务设计。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语言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的词汇量较大,语法掌握较好,阅读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避免设置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问题。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加深入和复杂的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设计更具指导性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问题导向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将英语水平较强的学生与水平较弱的学生进行配对,让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充当引导者,帮助其他学生理解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分层次的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补充、共同成长,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结语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满足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教师应继续优化问题导向型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程琳.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5,(02):81-83.
[2]梁瑞娥.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35):42-44.
[3]李飞.“教学评”一致性指导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4,(33):150-152.
[4]闫锦霞,李文玉,李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4,39(06):148-155.
[5]缪红亚.浅析主题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N].山西科技报,2024-11-07(A03).
[6]娄雨杰,姚丽梅.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4,(18):170-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