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地风力发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吴超

中车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风力发电项目大多处于林地范围内,对山地风电开发较少,经验不足,因此本文结合山地风力发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难点出发,从风机设备、基础选型、风机位置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山地风力发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要点。指出了山地风力发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技术、方法借鉴。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机施工;山地地形

引言:山地风电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小、施工面积大、场地地形复杂等特点,并且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必要从基础施工入手,对项目中的风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从而避免因技术问题、环境等因素影响项目质量。

一、山地风力发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难点

(一)地形复杂

首先在风能资源评估方面,由于地形复杂,测风台的数据代表性较差,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的测风塔数据相关性会受到影响,导致测风塔数据只能代表附近较小区域内的风能资源特征,不能准确反映整个风电场的情况。并且山区的气象站多设立于山区的平坦地带,无法观测到潜在的风能开发区。其次在选址方面,地形复杂的特点导致各机位的海拔高度差较大,风速与风向差别显著,导致发电量差异较大,选址困难。最后在施工方面,山地风电场的道路设计更加困难,并且工程量大。吊装平台以及升压站可利用面积有限,施工难度高[1]。

(二)环境保护难

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山地风电项目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部分风资源丰富的山地往往没有道路,为了开发与利用这些风资源,必须修建专用道路,为了满足风机叶片运输要求,有时必须对山体进行大面积切削,不仅会扰动地表,还会破坏植被,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当地政府规划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中,山地风电项目难以平衡建设需求与环境保护要求。

二、山地风力发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一)风机设备与基础选型

在山地风力发电项目中,风机的选型十分重要,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风资源情况、地形地貌以及电力需求等。并且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低风速、高塔架、大叶片机组开始投入建设,这也就导致机组单机容量增加、塔架、叶片安装需要更大的施工面积。风机主要分为kW级机组、MW级机组以及多MW级机组。我国山地区域地理特点各异,风机设备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针对相对平坦的山地区域,由于建设条件好,应尽可能的满足发电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单机容量较大的机型,可以有效降低风电开发成本,同时也能减少机组安装数据量,节省项目投资成本。并且由于山地可选机位不多,大容量机型可以解决机位点不足的问题,可以确保山地风电项目达到总开发容量。对于低风速的山地区域,运输及吊装更加方便,发电能力可以得到充分运用,因此更适合2MW级小容量+大叶轮的机型搭配。

在基础选型上,山地风电场常用的是扩展式基础、重力式基础以及助梁式基础。其中重力式基础在传统的风电场中应用广泛,主要依靠基础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而另一种助梁式基础,其梁和底板之间具有空腔,可以填充混凝土,弯矩平衡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山地风电场的建设中,但其施工难度较高,且质量难控制。对于地基承载力高、地质条件较为均匀的区域,由于这种区域施工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因此可采用重力基础。而在中等到高等地基承载力的场地中,由于其承载力较高,可以减少混凝土使用量,推荐使用扩展式基础,以降低总体造价。

(二)风机位置规划

山地地形复杂,风资源分布不均匀,因此在规划风机位置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特征和风资源情况,并分析风速、风向以及强度等参数(可设置测风塔来获得详细的风资源数据)。例如,在高海拔山地,主风向稳定、风速高、风功率密度大的地方适合布置风机。

根据山地地形特点,一般选择利用村镇或长期周边闲置地块进行项目建设,在没有实测风资源数据的情况下,需要优先集和分析目标区域内的风速、风向以及湍流强度等数据。在山地环境中,推荐使用三维风场模拟软件进行精细化评估。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尽可能选择对生态环境干扰较小的区域。当风机机位附近有障碍物时,风机布置应考虑其影响,例如障碍物位于主风能方向时,为避免障碍物倒塌损坏风机,风机机位距离障碍物的水平距离要高于障碍物高度的10倍。对于风能特征参数变化较大,存在多个安全等级的风电场,可采用多种风机机型混合布置方案,但机型不宜超过三种[2]。

(三)施工场地布置

明确风机位置后,山地风电场吊装平台可选择的位置就相对有限,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合理地利用土地,例如,风机基础不能处于填方区,需要至少距离悬崖7m,同时还要考虑进入场坪的道路位置。受山地风电场地形地势的限制,使得很多山地风电场的场坪并不是如平原风场一样的矩形,而是结合场坪位置地形特点的不规则形状。但无论形状如何,满足风机吊装要求即可。在大小方面,吊装平台修筑的越小,吊装平台修筑的工程量就会大大减少。但是如果吊装平台修筑过小,就无法满足风机部件的存放需求,这样一来只能将风机部件依次运送进场地内进行吊装,就会导致吊装工期被延长。因此需要设置一个大小合适的吊装平台。我国常用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有750kw和1500kw这两个型号,其中750kw机组的吊装平台大小需要达到40m×30m,顶端还需设置约300mm厚度的碎石平台,并保证倾斜度在1%之内。

结论:综上所述,经过研究山地地形、环境保护等因素对山地风电项目的影响,得出自然因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山地风电项目的落实,是其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通过研究山地风电项目施工技术要点发现,因地制宜是山地风电项目施工的根本原则,关系着施工质量。因此,在实施山地风电项目时,一方面要重视考察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另一方面,将因地制宜理念贯彻到风机机组选型、风机位置规划以及施工场地布置等主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效果符合预期。

参考文献:

[1]李辉.风力发电项目安装阶段监理安全管控重点及对策[J].电工技术,2024,(S2):600-602.

[2]张瀚文.山地风力发电设备安全安装技术要点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3):129-131.

作者简介:姓名:吴超;性别:男;出生年月:19920222;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民族:汉;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冻土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