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越剧《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比较辨析
张力文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 南昌市 330022
摘要:红娘作为《西厢记》中帮助张生与崔莺莺走向爱情圆满的关键人物,然而在不同剧种中所塑造的红娘形象却略有不同。从元杂剧文本到王实甫改编,红娘从“无足轻重”的配角到改变崔张两人爱情走向的“抗礼封建”的主要角色,从角色的转变可以看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透过京剧与越剧两种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下看红娘形象的呈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形象;比较研究
一、《西厢记》京剧与越剧创作
京剧舞台的《西厢记》的剧目主要有荀慧生版的《红娘》和田汉版的《西厢记》。京剧版的《西厢记》以“崔莺莺”为主角,而《红娘》则以“红娘”为主角。京剧版《西厢记》加大了崔莺莺的戏份,突出表现了她的反抗意识,改变了京剧《红娘》中红娘形象丰满而莺莺戏份相对不足的情况,而红娘是戏剧冲突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也是全剧的主角。“我改编《西厢记》,要把莺莺的戏写足,让他们充分发挥艺术天才,如果把莺莺写成剧的主人公,他们一定很高兴京剧界相信也会高兴。”既明确了该角色在整个故事中的核心地位,又在观众心中埋下了以“红娘”为核心的心理暗示。
越剧版《西厢记》虽在“浙版”与“上版”略有差异,但在戏曲改编方面,主要还是忠于原著,力图完整呈现全本《西厢记》内容。“浙版”《西厢记》在主题表达明确,节奏紧凑,整体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与浓厚的浪漫色彩。该版本对于张生这一人物的设计给予了较多的唱段,突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波动,增强了情节的表现力。与“浙版”相比,虽然“上版”在节奏上稍显缓慢,但它对剧中矛盾冲突的深刻展现,使得戏剧的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观众能够更为清晰地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变化与戏剧冲突的推进。
二、京剧与越剧的红娘形象塑造与表现
在所有西厢故事中,元杂剧文本中的红娘形象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红娘虽仍处于次要地位,却已成为促成崔张结合不可或缺的助力。《董西厢》是首部以自由爱情为主题,并细腻而曲折地展现其全过程的成功之作,千百年来始终被视为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赞歌。而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红娘一跃成为主要人物,成为崔张爱情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剧作家不仅赋予她在二人爱情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塑造了她热心、机智、正直、泼辣、急人之难、侠义心肠等多重性格。出于正义感与对相爱的两人的同情,红娘从善意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促成者。在京剧版中,红娘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外化于行”的形象,她不仅是情感的推动者,还是封建束缚下女性自主意识的象征。剧中塑造了一个热情、活泼、聪明又富有正义感的“红娘”形象,由她促成了崔莺莺与书生张珙之间的爱情。配合京剧特有的程式化舞蹈与表演风格,红娘的角色得以更加生动鲜明地展现。这种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强化了红娘的机巧与智慧,更赋予了她一定的社会革命性与先锋性,塑造了一位敢于挑战传统的女性形象。越剧版《西厢记》与许多其他版本的《西厢记》不同,在舞台艺术上突出表现了爱情的温婉与坚韧,而红娘的角色则呈现出更多内在的、内化于心的性格特征。越剧版对红娘的刻画则有意弱化了她在整个爱情故事中的主导作用。在《王西厢》中,红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而越剧中红娘的戏份有所减少,她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热情与正义感。
越剧版《西厢记》对红娘形象的处理突出了她性格的多面性和深刻内涵。尽管她的戏份有所减少,但她的形象却更加温婉、坚韧,并在爱情与道德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这种温婉而坚韧的红娘,体现了越剧的艺术魅力——细腻、内敛且富有层次,使她成为推动剧作情感升华的关键人物。
三、京剧与越剧中红娘形象的社会意义与文化解读
红娘这一角色,源自于传统文化中的“媒人”形象,承载着社会中婚姻与爱情的传递功能。古代社会中,媒人不仅仅是婚姻中的“介绍人”,还是社交网络中的关键人物,其角色功能往往与权力、地位、身份等多重社会因素相互交织。
《西厢记》中的红娘,原是相国府的婢女,身份低微,但却勇敢、机智,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突破了当时严格的礼教束缚,帮助莺莺和张生走到一起。无论是京剧还是越剧版本,红娘的角色功能都非常突出,尤其在两位主角的爱情故事中,她不仅仅是一个“媒人”,还是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纽带。在这两版《西厢记》中,红娘帮助莺莺与张生相爱,展示了她在情感推动上的重要作用,也突显了她在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反叛”特质。
京剧版本的红娘,通常以较为“张扬”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她的机智与反叛精神显而易见,尤其是在面对传统婚姻制度与社会规范时,红娘展现了自己对个人情感自由的支持与推动。
越剧版红娘的性格更多展现了“内化”的特征,她既有帮助莺莺和张生突破封建礼教的勇气,也有面对社会压力时所展现的坚韧与冷静。在处理莺莺与张生的关系时,红娘的智慧并非通过外显的机智和张扬,而是通过深思熟虑的内心活动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红娘展现了她内心的坚韧与理性,她既是爱情的支持者,也是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捍卫者。越剧版本的红娘同样承载着女性反叛与文化传承的象征意义。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婚姻媒人,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之间的中介者。越剧的红娘通过温婉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女性在传统婚姻与爱情之间的复杂选择,同时也展现了她在困境中保持内心坚定的力量。
四、参考文献
[1] 黎之彦:《田汉改編京剧〈西厢记〉始末》《中国戏剧》1991年第1期,第 25 页。
[2] 李潇.关于越剧老剧新编的几点思考——以新旧版越剧《西厢记》为例[J].大舞台,2014,(05):9-10.DOI:10.15947/j.cnki.dwt.2014.0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