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压套管结构优化与强度分析研究

作者

王婷婷

西安西电高压套管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7

高压套管承担着将高压导体引入电气设备或穿过接地隔板的重要使命,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高压套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承受复杂的电气、机械和热应力作用。因此,对高压套管的结构进行优化,并深入开展强度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压套管的结构特点与现状问题

高压套管通常由导电杆、绝缘层、金属法兰和瓷套等部分构成。导电杆负责传输高压电流,绝缘层则起到隔离电流、防止漏电的作用,金属法兰用于固定套管并实现接地,瓷套则提供机械保护和外绝缘。

二、高压套管结构优化措施

高压套管的结构优化是提高其性能的关键环节。在材料选择方面,传统的高压套管多采用单一材料,如瓷质或复合材料,但这些材料在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方面存在局限性。通过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如硅橡胶复合绝缘材料,可以同时满足高强度和高绝缘的要求。此外,在材料配比上进行优化,如调整填料含量和分布,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几何形状优化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高压套管多为简单的圆柱形结构,在电场分布和机械强度方面存在不足。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分析,可以优化套管的轮廓曲线,使其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提高机械强度。例如,采用渐变壁厚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应力集中,提高套管的抗弯性能。此外,在套管端部采用特殊的扩口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电场分布,提高绝缘性能。

连接方式的优化也不容忽视。高压套管与其它设备的连接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和绝缘薄弱环节。通过采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如弹性连接或插接式连接,可以降低机械应力,提高密封性能。同时,在连接部位采用特殊的屏蔽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电场分布,防止局部放电的发生。这些优化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压套管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高压套管强度提升措施

1 热处理工艺的改进

通过采用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如分级淬火和回火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例如,对金属部件进行精确控温的热处理,可以获得理想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其抗拉强度和疲劳寿命。此外,采用局部热处理技术,可以在关键部位获得更高的强度,同时保持其它部位的良好韧性。

1.1 分级淬火工艺优化

新型分级淬火工艺通过精确控制冷却过程实现了材料性能的突破。具体参数为:第一阶段在盐浴中以 80-100C/s 的速率冷却至 Ms 点以上20-30C (约 250C ),保持 30-60 秒;第二阶段转入油淬,冷却至 50C 以下。这种工艺使 42CrMo4 钢的晶粒度从 ASTM6-7 级提高到 8-9 级,残余奥氏体含量控制在 3% 以内。实验数据显示,抗拉强度从 850MPa 提升至1050MPa ,冲击韧性提高 40% 以上。某 ±800kV 换流变套管应用该工艺后,法兰部位的疲劳寿命从 2×106 次提高到 5×106 次。

1.2 多段回火技术

创新的多段回火工艺采用"高温 + 低温"组合模式:先在 580-600C 回火2 小时消除淬火应力,再在 300-350C 回火 4 小时进行强化。这种工艺使20MnCr5 材料的硬度梯度控制在 HRC3 以内,同时实现了硬度 HRC38-42和冲击功 1≥505 的最佳匹配。微观分析表明,碳化物尺寸从 0.5-1μm 细化到0.2-0.3μm ,且分布更加均匀。工程应用证明,多段回火处理的 GIS 套管支撑件在- .40C 低温下的断裂韧性提高 60% ,完全满足极寒地区的使用要求。

2 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采用表面喷丸、激光强化等技术,可以在套管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层,显著提高其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特别是对于承受交变载荷的高压套管,表面强化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此外,表面涂层技术,如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不仅可以提高表面硬度,还能改善耐腐蚀性能,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

2.1 表面喷丸强化

高压套管的应力腐蚀开裂问题可通过表面喷丸强化有效解决。采用0.3-0.5mm 直径的铸钢丸,在 0.5-0.7MPa 压力下对套管法兰颈部进行处理,可形成深度 0.15-0.25mm 的压应力层。X 射线衍射测量显示表面残余压应力达到-650 至- ⋅800MPa 某 1100kV 套管法兰的对比试验表明,喷丸处理后应力腐蚀门槛值 KISCC 从 18MPa·m1/2 提高到 32MPa·m1/2,腐蚀疲劳寿命延长 4 倍。值得注意的是,喷丸覆盖率必须控制在 98% 以上,否则会形成应力集中点。

2.2 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冲击强化(LSP)技术在套管关键部位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波长 1064nm 、脉宽 8-10ns 的激光,配合 0.1mm 厚铝箔吸收层和 3mm 厚水约束层,能量密度选择 6-8J/cm2 。处理后的 ZG20MnMo 材料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级( 50-100nm ),显微硬度提高 30‰ ,裂纹扩展速率 da/dN 降低 2 个数量级。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经 LSP 处理的换流变套管在强振动环境下(加速度 0.5g ),其螺纹连接部位的松动周期从 6 个月延长至 3 年以上。

2.3 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镀镍+微弧氧化"的复合表面处理技术为套管提供了卓越的防护性能。先在基体上电镀 15-20μm 的化学镍层,再在硅酸盐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形成 50-80μm 的陶瓷层。该复合层的显微硬度达到 HV1200-1500,击穿场强 >100kV/mm 。盐雾试验(GB/T10125)5000 小时后未见腐蚀迹象,摩擦系数从 0.6 降至 0.15 。某海上风电用套管采用此技术后,在含 Cl-( 3.5% )环境中的点蚀密度降低 90% ,预计使用寿命可延长至 25 年。

3 复合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可以满足高压套管对轻量化和高强度的双重需求。例如,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造的套管,不仅重量轻,而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通过优化纤维取向和铺层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的受力情况定制套管的力学性能。此外,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为高压套管的性能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

3.1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新型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套管主体结构中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工艺,纤维体积分数控制在55‰ ,层 间 剪 切 强 度 达 到 45MPa 以 上 。 通 过 优 化 铺 层 设 计( [0/90/±45]2s ),材料的各向异性比从 8:1 降至 2:1。实测数据显示:密度 1.9g/cm3 (较传统瓷套降低 60% ),抗弯强度 480MPa,体积电阻率>1016Ω⋅cm 。在±1100kV 吉泉工程中,这种复合材料套管成功通过 1.5 倍额定负荷的长期机械载荷试验。

3.2 碳纳米管改性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CNTs)的引入使套管材料的性能实现质的飞跃。采用0.5-1.5wt%的多壁碳纳米管,通过超声辅助-三辊轧制分散工艺,在环氧基体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至 1.2W/(m⋅K)( (纯环氧树脂的 5 倍),CTE 从 65×10-6/K 降至 18×10-6/K,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电树枝起始电压从 22kV/mm 提高到 38kV/mm ,局部放电量 <5pC 。在湿热循环试验(GB/T11026)中,性能衰减率 1<5% ,远优于传统材料 15-20% 的衰减水平。

3.3 功能梯度材料设计

创新的功能梯度材料(FGM)设计解决了套管应力集中难题。在套管法兰与绝缘体过渡区,采用成分从 100% 金属渐变至 100% 陶瓷的设计,梯度层厚度 10-15mm 。有限元分析表明,这种结构使热应力峰值降低 70% ,界面剪切应力 <20MPa 。通过等离子喷涂-热等静压复合工艺制备的Al2O3/NiFGM 套管,在 1000 次热循环( RT300C )后仍保持结构完整,而传统结构的套管在 300 次循环后即出现裂纹。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频繁投切的电容器套管。

结论

优化后的高压套管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更好的绝缘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能够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高压设备的严格要求。高压套管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承担着绝缘和机械支撑的重要功能。因此,开展高压套管结构优化与强度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军.地震作用下变压器套管结构实时损伤识别[J].振动.测试与诊 断,2024(06):115.

[2] 王 益 敏 . 海 洋 高 压 套 管 悬 挂 器 密 封 结 构 设 计 研 究 [J]. 阀门,2023(02):133-135.

[3]宿伟.高速动车组内绝缘高压套管故障分析[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22(02):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