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抗震结构钢筋施工质量缺陷图谱库构建与防控对策

作者

张寿成

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抗震结构中钢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能与安全层级,然而在实际施工操作期间,钢筋绑扎、锚固还有间距控制等环节仍不断出现质量缺陷。为借助系统化、可视化方法掌握缺陷类型、形成规律与典型模样,本文倡导设立“抗震结构钢筋施工质量缺陷图谱库”。此图谱库汇拢典型质量缺陷图像、文字阐释、成因梳理与风险评判,构建标准化的缺陷信息模型,为质量管理供应关键依据。本文深入探讨常见钢筋施工质量问题的具体类型,分析其形成根源,继而给出针对性的防控办法,意在为钢筋工程施工质量增进和抗震工程管理提供合理路径与技术助力。

关键词:抗震结构;钢筋施工;质量缺陷;图谱库;防控对策

引言

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速,高层楼宇及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日益增长,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从严趋势明显。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组成元素,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抗震结构整体的稳固性和柔韧度。

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缺陷类型分析

在抗震结构施工的阶段,钢筋质量缺陷有多样的呈现形式,因现场工人对图纸理解有误或施工图标注模糊,现场管理人员交底监督不到位,造成钢筋锚固长度不达标值(有部分钢筋长度符合要求,两端分布不均匀),显著影响构件的受力特性。钢筋翻样、钢筋制作、钢筋绑扎不依规或模板出现形变,易引发间距分布不均,影响到混凝土包裹质量与构件强度,直螺纹接头未拧紧、露丝较多或不露丝、焊缝虚焊、夹渣、未焊透等问题大多出现在连接节点,成为抗震能力的薄弱环节[1]。

二、钢筋施工缺陷图谱库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构建钢筋施工缺陷图谱库的要点是实现图像、标准及信息的呈现。通过现场图像采集、无人机拍摄等方式搜集大量实际施工中出现的缺陷图像,并按各类缺陷进行分类,如锚固、间距、焊接、位移等类别,给每类图像添加翔实文字说明,涉及缺陷特征表现、施工节点的具体位置、对应设计图纸及101图集要求,便于技术人员对比分析。借助BIM和AI识别技术的结合,探究缺陷出现的关键节点及诱因,如人为操作偏差、材料存在问题、工序交叉效应等,把图谱数据连接到施工管理平台,达成缺陷的迅速查询、预警推送、施工反馈与闭环整改管控[2]。

三、钢筋施工质量防控对策与管理建议

(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钢筋施工质量把控的关键在于制度的系统性与执行的严密性,应拟订周全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项目部应组织图纸会审进而实施施工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切实理解钢筋配筋图、构造要求及施工关键处。每道工序实施前,技术人员需对翻样人员、班组长、现场工长、制作人员、绑扎人员进行口头跟书面交底,确定施工标准及注意事宜,从根源上减少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强化质量责任的划分体系,将质量责任划分到班组与个体。采用设立分级质量检验体系,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共同组建质量把控网,互为监督。

建立健全第三方质量巡检及隐蔽工程验收规程,对关键工序与隐蔽区域(像钢筋锚固、钢筋接头、间距分布等)进行专门检查。隐蔽工程隐蔽前夕,需组织摄像留档,并经图谱库对比查证质量达要求,才可推进至下道工序,保障全时段质量受控、可追溯。需把这些制度融入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体系里,然后依靠信息化途径(如项目管理平台、移动巡检系统)进行过程管理,提升制度贯彻力与现场应答效率,为项目给予制度性的质量支撑。

(二)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技术手段应用

过程控制为钢筋施工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点。可把施工工具与辅材作为开端,推广标准化定位钢筋卡具及塑料保护层垫块的采用。这些辅助材料可有效把控钢筋保护层厚度与空间位置,避免出现钢筋偏移、露筋等问题,同时降低施工人员凭借经验操作产生的误差。钢筋原材料的管理:选用图纸设计的相应级别的钢筋,从钢筋进场开始,严格控制钢筋原材的质量,尽量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钢筋。钢筋进场后及时送检。其力学新能需达到图纸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应按图纸要求实施,宜采用机械接头比如直螺纹套筒接头,避免焊接接头引起的质量问题。需大力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预演工作。借助三维模型展现钢筋铺设与混凝土浇筑进程,施工人员可预先知晓复杂节点及难点区域,防止图纸理解偏差引发空间冲突,切实降低因设计变更与施工差错引发的返工、延误及成本损耗。复杂节点及难点区域有:人防门框墙、坑中坑、筏板变截面等。

在施工操作进程里,应当进一步强化质量过程记录,借助移动终端达成钢筋绑扎情况、隐蔽验收图像和质检记录的实时传送,搭建数字化台账。借助缺陷图谱库开展对照分析,若发现异常便即刻进行整改,达成“问题早发觉、早预报、早应对”,同时要把钢筋施工纳入到全过程可视化监管体系里。采用智能摄像头、图像识别等手段对施工现场关键区域实时动态监控,提升现场质量监管的实时效能与精准水平,保障施工质量全程稳定可控。

(三)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技能考核

一线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质量意识直接关乎钢筋施工的实际水平。要安排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及实操练习,着重围绕常见缺陷案例进行集中宣讲。培训内容可借助钢筋施工缺陷图谱库,选取代表性强的图像资料深度分析,助施工人员“观图辨瑕”,增进问题识别与抵御意识。对于培训形式而言,不妨采用“现场实训+课堂讲解+视频教学”相搭配的方式,而且提升参与的活跃度,且有益于经验积累与成果共赏。同时,可采用AR/VR技术进行虚拟操作演练,引导施工人员在模拟氛围里反复熟习复杂节点钢筋绑扎技法,降低实际施工操作出错率。

此外,应建立奖励与问责并行的质量管理机制,把施工质量控制融入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架构,着实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与质量感。一方面,针对施工过程里出现的严重质量弊病、违反操作规章的行为,项目管理方须依照施工责任区分制度,要求相关责任人担责,做到有证可考、照章办事。具体可依照缺陷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按层级加以处理,像警告、通告、经济惩处、岗位变动乃至辞退等手段,构建起有力的质量“警戒线”,迫使施工人员严守工艺规范。另一方面,面对施工过程里表现上佳、多个项目接连无质量通报并能在关键节点凸显专业能力的优秀钢筋工人,需给予正向鼓励。激励形式可囊括现金奖赏、评优表彰、岗位升迁、荣誉称号给予等,既凸显个人价值,进而塑造“以质量定英雄”的正能量气场。在班组或项目层面,还可设立“质量先锋团队”“样板工人”“质量明星班组”等荣誉规章,增强团队的荣誉归属感与内聚力。

为提升奖惩机制的公信力,应同步搭建透明、可追溯的质量考核台账,登记各工人在工程节点中的表现情形,关联缺陷图谱库,对其工作成果进行影像佐证和数据校验,让奖惩有根有据、公正无私。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举措对奖惩结果进行审核,增进制度执行的客观属性与成效。依靠这一机制的有效落实,不仅可唤起一线工人在质量管理上的主动意识与热情,还可在全体施工人员间塑造“个个抓质量、件件守规范”的施工文化,从核心上筑牢抗震结构钢筋施工的质量基底,保证工程安全以及结构性能高度可靠。

结论

本文选取抗震结构钢筋施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质量缺陷状况构建了有序的缺陷图谱库模型,将图像、文字与标准相结合形成可视化管理手段,大幅提升了缺陷识别跟追溯效率。同时,文章认为应从制度建设、技术把控及人员培训三方面构建钢筋质量防控体系,为实际工程奉上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未来可进一步聚合AI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快图谱库智能化发展步伐,推动建设更上标准的抗震工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曹辉.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水泥, 2024(11):112-114.

[2]杨样.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控对策分析[J].国际援助, 202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