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社区医院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作者

柳杰

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31

引言

公共卫生工作的制度性安排是为了保护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它是构建健康中国的基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通过信息化工作实现公共卫生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成为可能;而社区医院作为联系群众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决定了它能否为卫生健康系统提供良好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以及实现政策的落实。由于受到了政策以及技术的影响,在很多社区医院中已建立了包括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疫苗接种信息平台、慢病随访信息平台在内的平台。

一、社区医院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基础

1.1 政策导向促进了我国向信息社会发展

事实上,国家一直强调要大力支持基层信息化建设,对此,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很多鼓励社区医院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健康中国 2030,3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当中都强调要用信息化来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要求资源共享、服务协同

1.2 信息平台在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环节进行了先行覆盖

从系统架构上看,大部分社区医院已经建设了基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并具有基础的居民信息管理、随访登记、体检记录、健康评价等最基本的功能,还可以对重点人群进行定时定量地管理及监测。少部分社区医院已经和地区的卫生信息平台对接起来,可以从系统端口获取到比较完整的关于区域内各种人员信息的数据。

1.3 服务过程一步步往数字化方向转化

针对公共卫生服务流程,社区医院已建立了依托于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工作模式,实行全程线上化办理。居民建档、预约体检、疫苗登记、慢病随访等工作均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登记及记录,并完成相应档案的管理,降低人工管理工作量;并且移动终端设备记录了在外随访巡诊的信息并实时传送到平台上,同步完成采集-上送-归档全流程闭环数字化。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系统碎片化,使得数据的整合不到位

大部分社区医院已有信息化平台,但是由于系统较多且架构不同,难以完成数据整合,而各类平台包括公共卫生系统、门诊信息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系统各自独立,缺少统一的接口规范,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重复输入、格式不一致的问题也未解决,需要医护人员登录不同的平台进行录入。

2.2 平台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

当下很多系统功能设定没有从实用角度考虑,很多的流程需要很多的操作环节,不能够为基层公共卫生提供业务上的实际操作。有的平台注重数据采集、报表统计,对服务流程设计和用户体验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有些系统缺少随访记录、个性化健康建议、动态提醒等功能,缺乏对其它慢病人群进行连续性、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指导。

2.3 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偏低

医务人员信息化能力不够强会成为阻碍系统使用的重点原因,部分社区医院中年纪偏大的医护人员较为缺乏对于系统操作的培训经验,加之面对较为繁琐的操作过程和繁杂的操作方式,无法熟悉掌握,所以导致了系统内一些功能的应用率较低,同时录入的数据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基层没有足够的信息化专业人员负责平台维护管理工作,比如系统、数据库方面的管理以及维护人员大都为兼职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技术支持等。

三、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与发展策略

3.1 健全顶层设计,统筹系统架构建设

推进社区医院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顶层设计要围绕服务协同、数据利用方面的功能目标来建设,对各项系统的功能定位、功能边界、信息交互规则进行明确,其次还要打造统一的数据结构、编码体系和接口协议,打通各个系统间的阻隔,使得信息可以在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等多个系统中自由流通。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应该搭建一个公共卫生数据管理中台,对区域内所有属于本辖区人员的健康档案、疫苗接种、慢病随访等信息的收集并集中管理,并提供给各个部门使用。

3.2 改进平台的功能,提高服务的智能化程度

加强平台功能建设,应该基于实际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建构起更加智能,更加契合应用场景的服务模式来加强系统的应用价值;增加自动提醒、智能判读、动态预警等模块,能够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开展主动式管理,防止其因遗忘或疏忽造成疾病被漏诊或诊治过晚;平台界面应该尽可能简明易懂,既能让一线的医务人员上手操作变得更容易,也能使得领导层可以看得明白;移动端除了搭载基础的健康数据采集功能外,还可以集成健康教育、个人反馈、线上交流与信息互享等功能。

3.3 加大培训力度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力度

信息化系统要想取得好的应用效果,离不开医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熟络使用,这就要把人员培训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要进行全员轮训,要组织相关专科人员进行专题讲授培训,也可以请信息公司培训指导者或者是对口医院的相关人员来进行现场培训,形成培训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除操作系统的培训外,还要有数据信息录入规则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其他方面的培训;并且要把相关内容以模拟操作、实操的方式来进行验证,并且进行必要的考核。

3.4 加大投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社区医院应尽快完善网络系统,实现全面覆盖,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提高带宽;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建设,在满足其高并发和弹性扩容能力的同时设置独立的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防止因服务器或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或发生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数据损毁情况的发生;设立专项资金,设立专项投入渠道,专款专用,并以资金作为保障落实其相关配套措施,用于信息基础投资的资金划拨到位,做好系统升级、设备更新、安全防护等经费安排,确保顺利推进。

结束语

信息化是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层医疗机构处在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最前沿,提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利于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加强群众健康管理。按照政策方向、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发挥信息化资源和平台优势,结合社区医院实际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系统功能、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信息化支撑公共卫生业务是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实践及政策建议[J]. 夏英华;洪紫慧;曹蓉;刘国恒;蔡荟;何群.中国全科医学,2019(25)

[2] 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SWOT 分析[J]. 吕欣航;雷行云;皮宇奇;张爱超;胡红濮.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03)

[3] 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吕欣航;陈荃;雷行云;高星;陈庆锟;张爱超;胡红濮.中国数字医学,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