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讨全过程管理在石油化工工程造价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

曾招平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河北 沧州 061000

引言

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是指在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资金投入,即完成项目建设所需的总体投资。随着国内原油消费量的持续攀升,我国石化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对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强化成本管控措施。目前,在工程建设成本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项目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成效。针对这一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石化工程特点,建立专门化的成本管控体系,并实施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策略。

1 石油化工项目成本全过程的管理

1.1 决策阶段

石油化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始于决策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科学评估项目可行性,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在项目立项前,需进行市场调研、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指标。该阶段的成本控制重点在于优化选址、工艺路线选择及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避免因前期决策失误导致后期成本超支。同时,需结合国家政策、环保要求及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为后续阶段的成本管理奠定基础。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进行多方案比选,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1.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建设投资和后期运营成本。在该阶段,需通过优化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总图布置,在满足技术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避免过度设计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成本浪费。同时,采用价值工程(VE)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选,确保技术与经济的平衡。此外,设计阶段还需考虑施工可行性和后期维护成本,减少设计变更风险。通过精细化设计管理,可以在源头控制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1.3 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的成本管理涉及施工组织、采购管理、合同执行及变更控制等多个方面。该阶段需严格执行预算,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人力、机械和材料资源,降低施工成本。采购管理上,采用集中招标、战略合作等方式控制设备材料价格,并加强供应链管理,减少库存和物流成本。同时,强化合同管理,规范变更和签证流程,避免因工程变更导致成本失控。此外,需加强进度、质量和安全的协同管理,减少返工和延误造成的额外成本。

1.4 运营阶段

运营阶段的成本管理侧重于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及优化维护策略,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该阶段需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定期分析能耗、维修及人工等成本构成,并制定优化措施。通过智能化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车和设备故障,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优化生产调度和工艺参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原材料浪费。此外,可引入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方法持续改进运营效率。运营阶段的成本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也关系项目的长期竞争力,因此需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成本持续优化。

2 石油化工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定额体系对石化项目造价管理形成制约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定额体系是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施工计价标准。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材料、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工程建设,而这些创新要素并未被纳入传统定额体系。因此,原有的定额标准已难以适应当代石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需求。此外,定额体系基于历史数据编制,无法准确反映市场价格波动的实时变化。

2.2 工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偏差与不足

在石油化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控制偏差和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周期长,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施工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容易导致成本超支;另一方面,部分项目缺乏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手段,预算执行不到位,现场签证管理松散,使得实际支出与计划成本产生较大偏离。此外,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失控风险。这些管理缺陷不仅影响项目经济效益,还可能延误工期、降低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实施阶段的动态成本监控,优化施工组织,减少无效支出,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3 工程成本管理范围局限,缺乏全过程管控

目前,许多石油化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仍局限于施工实施阶段,未能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在决策和设计阶段,由于投资估算粗放、设计方案经济性分析不足,可能导致后期建设成本增加;而在运营阶段,又往往忽视对生产能耗、维护费用等长期成本的优化管理。这种“重建设、轻前期和后期”的碎片化管理模式,使得项目难以实现整体成本最优。现代造价管理强调全过程控制,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运营均需纳入成本管理体系。因此,石油化工项目应推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决策、设计、施工及运营各阶段实施协同管控,以提升投资效益。

3 石油化工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策略

3.1 针对现行定额体系制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为突破定额体系对石化项目造价管理的限制,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推动定额体系动态化改革,建立与市场联动的价格调整机制,定期更新材料、人工和机械台班等基础数据,确保其反映当前市场行情。其次,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和数字化造价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工程造价的精准测算和动态管理。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定额库,结合项目特点制定个性化计价标准,提高成本控制的灵活性。

3.2 针对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偏差的优化措施

为减少施工阶段的成本偏差,需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一是推行动态成本监控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材料价格、工程进度和资源消耗,及时发现并纠正成本异常。二是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变更审批流程,评估变更对造价的影响,避免随意调整方案导致成本增加。三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施工工艺,减少资源浪费和返工风险。

3.3 针对成本管理范围局限的全过程管控方案

为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必须打破传统分段式管理的局限。在决策阶段,加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采用价值工程方法优选技术方案,避免后期被动调整。在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通过多方案比选控制建设成本,并兼顾后期运营维护的便利性。在施工阶段,将成本控制与进度、质量、安全协同管理,减少无效支出。在运营阶段,建立智能化运维系统,实时监测能耗和设备状态,通过预测性维护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具备较强的成本管控意识,但普遍存在造价管理重心后置的问题。从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看,当前石化工程在前期准备、方案设计、施工实施及竣工验收各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造价管理缺陷。为确保造价管控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必须建立贯穿项目始终的动态监管机制,在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优化,最终提升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彬.全过程管理在石油化工工程造价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22(06):69-70.

[2]刘乐.石油化工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01):80-82.

[3]崔乐.石化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