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实践
许永红
广东省罗定市泗纶中学 广东省罗定市 527245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法治观念的使命,与传统文化育人目标高度契合。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探索传统文化融入该课程的创新实践路径,既能丰富课程文化底蕴,又能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需求
1.1 传统文化育人价值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 “仁爱孝悌”“诚信友善” 等道德观念,为学生品德塑造提供了生动范本。从 “孔融让梨” 的谦让到 “季布一诺千金”的诚信,经典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奉法者强则国强” 等法治思想,则将法治精神融入文化基因,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培养规则意识。同时,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传统技艺等,能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为精神世界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1.2 课程教学内容需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道德认知、法治观念、社会责任等核心内容。在道德教育上,需要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在法治教育中,也需要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法律的价值。传统文化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其丰富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可为课程提供鲜活素材,拓展教学视角。如通过商鞅变法的故事讲解法治的作用,借助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深度契合。
1.3 二者融合逻辑关系
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育人目标上高度一致,均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生动案例,使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具象化、生动化。课程则以教学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与法治理念传递给学生,实现文化传承与品德培育的有机统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基础
2.1 传统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通过讲解教材知识点,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课堂呈现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的组织形式。教学流程通常为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总结练习,这种模式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具有系统性,能高效传递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性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
2.2 现有融合实践成果
当前,部分教师已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哲理;运用故事讲解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与课程知识点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这些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程的文化氛围,为传统文化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积累了经
验,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2.3 教学发展衔接情况
从传统教学向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过渡,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强调文化浸润与价值引领。在过渡过程中,教师逐渐转变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文化的引导者。教学方法上,也从单一讲授向多样化教学转变。这种衔接并非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在保留有效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教学的迭代升级,为课程持续优化奠定基础。
三、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创新实践策略
3.1 课程内容重构策略
重构课程内容需围绕传统文化经典典籍、历史故事展开。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筛选与道德、法治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如从《论语》中选取关于 “礼义仁智信” 的论述,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将传统文化素材与课程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的教学内容模块,使课程更具文化深度与时代特色。通过内容重构,不仅丰富了教学内涵,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化素养。
3.2 教学方法创新路径
创新教学方法可运用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如模拟古代法庭审判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法治精神;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价值。
3.3 评价体系完善方案
完善评价体系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表现,如文化理解、实践参与等。引入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采用表现性评价,通过让学生撰写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参与主题演讲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论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创新实践。通过剖析融合需求,梳理教学基础,提出创新实践策略,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课程内涵,提升了教学实效,还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品德培育的统一。未来,应持续深化实践探索,优化融合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焕发新活力,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文化底蕴、有道德修养、有法治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龚茸茸.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融合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5,(03):94-96.
[2]刘秋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5,(10):9-11.
[3]刘文.谈如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法治素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4):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