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淀教育高地领先发展密码
卢利平
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719000
一、培训前的困惑
在参与海淀区跟岗培训前,我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实践中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这些困惑不仅制约着个人专业发展,也成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1.1 教育理念与政策落实层面的困惑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如“五育并举”“双减”等重要教育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陷入“知易行难”的困境。一方面,对于如何将宏观政策精准转化为贴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有效方法,另一方面,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教学等,如何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成为悬而未决的难题 。
1.2 学校管理效能提升方面的困境
学校管理中存在着明显的执行效率低下问题。管理制度虽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导致工作推诿扯皮现象频发。此外,教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过度注重教学成绩,忽视教师在课程创新、学生德育培养、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努力,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团队建设。
1.3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创新的迷茫
当前学校课程体系较为单一,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开发不足且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传统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和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一直困扰教学实践的问题。
1.4 学生全面发展与特色培养的矛盾
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兼顾共性与个性的难题。既要保证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达到一定标准,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二、海淀区跟岗培训实践安排
2.1 双阶段递进式培训模式
本次海淀区跟岗培训采用“理论学习—跟岗实践”双阶段递进式模式,培训周期为一个月。第一阶段在海淀区进修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理论学习,重点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政策解读及前沿教育理念展开。通过专题讲座、政策研讨等形式,帮助学员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理论框架,明确教育改革方向。第二阶段在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进行两周的跟岗实践,学员深入课堂教学、校园管理一线,实地观察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运行、体育活动开展等场景,与一线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实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2.2 培训资源的协同互补
培训地点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资源协同优势。海淀区进修学校依托专业的教研团队与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学员提供政策理论支撑;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作为实践基地,以真实的教学场景展示教育理念的落地路径。这种“理论学习基地+实践示范校”的组合模式,使学员既能获取宏观教育政策指导,又能掌握微观教学管理策略,形成立体化的学习体验。
三、海淀区教育理念、管理与课程领先的核心要素
3.1 政策落实的精准性与创新性
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育的成功,首先源于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精准落实与创新实践。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等多元化路径,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全过程。在“五育并举”政策实施中,构建了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的育人体系,例如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美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3.2 教育生态的系统性构建
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生态系统。在教育理念层面,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引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新型教学模式;在管理机制上,建立部门协同、家校社联动的高效管理体系;在资源配置方面,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这种系统性构建使教育各要素有机联动,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持续动力。
四、跟岗培训的多维学习启示
4.1 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以创新思维引领教育发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度融入教学与管理。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在师资培养上,搭建教研共同体、教师发展工作坊等平台,激发教师创新活力。管理体系的精细化体现在流程标准化、责任明晰化与评价科学化,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4.2 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的特色构建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注重文化浸润功能,通过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榜样育人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课程体系构建坚持“国家标准 + 校本特色”双轨并行,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艺术、科技、传统文化等校本课程,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矩阵。同时,通过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创新,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4.3 专项工作的实践成效与启示
在语文阅读工作中,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构建了“方法指导—活动驱动—资源保障”三位一体的阅读培养体系,通过校本阅读书籍、多样化阅读活动及数字化阅读资源,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体育工作以“ 3+2 ”运动模式为核心,构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的多层次体育课程体系,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育人目标。这些专项工作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
五、培训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路径
5.1 个人专业能力提升规划
基于培训收获,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维提升计划”:在理论层面,持续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与前沿理论,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在实践层面,通过教学反思、课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在管理层面,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借鉴石油学院附属小学管理经验优化学校管理流程。同时,建立跨区域学习网络,通过与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师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
5.2 区域教育经验转化策略
经验转化遵循“分析—筛选—试点—推广”四步原则。首先,对比本校与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育现状,梳理优势与不足;其次,结合本校实际筛选适配经验,制定本土化改进方案;再次,开展小范围试点,通过教学实验、课程改革验证方案可行性;最后,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根据试点效果优化方案后全面推广。在转化过程中,注重结合本校特色,避免盲目照搬,确保经验转化的实效性。
六、结论
海淀区跟岗培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先进教育经验的宝贵机会。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体验,深刻认识到海淀区教育领先的核心在于政策落实的精准性、教育生态的系统性以及实践创新的持续性。这些经验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更为后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未来,需将培训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行动,通过个人能力提升与区域教育改进双轮驱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在教育改革的征程中,持续深化学习与实践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Z].2020-10-13.
[2]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4]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
[5]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