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研究

作者

吕明

身份证号码:37030419860919061X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施工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工程造价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时期,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寻求更为高效、科学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已成为行业共识。本文将从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探讨有效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

1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技术要点

1.1 前期准备

在施工造价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首要任务是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这包括对材料、设备、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竞争对手报价的分析,从而确保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和竞争力。其次,需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这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为后续的造价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也是前期准备的关键一环。该体系应涵盖成本预测、核算、分析等多个环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开支都能得到有效监控和调整。

1.2 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控制。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首先要确保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设计图纸是工程量计算的基础,任何设计上的变更或不明确之处都可能导致工程量计算的偏差。因此,在计算工程量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审查,确保所有细节都已明确无误。其次,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工程项目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可能需要采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工程项目,则可以采用手工计算或表格计算等方法。

1.3 预算定额计算

预算定额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在进行预算定额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多个因素。首先,应依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计算结果,确定所需材料和人工的基本数量。然后,结合市场行情和历史数据,对这些基本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估算,得出较为准确的预算定额。此外,还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和风险因素,预留一定的预算余地,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在进行预算定额计算时,还应注意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协调,确保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因素可能对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产生影响。首先,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若技术选择不当或应用不当,不仅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还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次,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影响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因素。若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或责任心不强,可能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因此,在施工阶段,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的重视,以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2 管理方式不合理

除了施工因素外,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也是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若管理方式不科学、不系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例如,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预算制定不合理、材料采购管理不善等都可能引发成本超支。此外,若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沟通协调,信息传递不畅,也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进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优化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系统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至关

重要。

3 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

3.1 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施工造价管理

3.1.1 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在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工程造价因素,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成本控制,避免过度设计导致的成本超支。其次,应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具备经济性和可行性。此外,还应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批,避免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通过细化设计阶段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后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3.1.2 施工中的造价动态管理

在施工阶段,造价的动态管理同样关键。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成本监控机制,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变动,确保各项费用支出均在预算范围内。这包括对材料采购、人工费用、设备租赁等各项成本的细致跟踪和管理。其次,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变更,应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变更后的成本仍在可控范围内。此外,还应建立成本预警机制,当实际成本接近或超出预算时,及时发出预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通过实施这些动态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施工阶段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目标。

3.1.3 竣工决算环节的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环节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环节,应全面梳理项目自开始至结束的所有费用支出,确保每一项费用都有据可查,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竣工决算审核机制,由专业的造价人员对决算报告进行细致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对于决算中发现的超支部分,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造价控制提供参考。此外,还应加强与审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竣工决算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通过加强竣工决算环节的造价控制,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最终造价符合预期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 完善造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新时期,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制定更为详尽和严格的造价管理法规,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对于违反造价管理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以儆效尤。其次,应推动建立造价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包括统一的计价规则、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等,以减少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争议和纠纷。此外,还应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造价管理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技术交流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对于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工程设计、施工过程到竣工决算等各个环节加强造价管理,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不断创新,相信,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将会更加科学、高效,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克.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探究[J].居舍,2021,(34):124-126+129.

[2]周向民.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控对策与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1,18(19):88-90.

[3] 吴 佐 快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的 控 制 与 管 理 [J]. 建 筑 设 计 管理,2021,38(06):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