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编制基本步骤与应用
孙飞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摘要:传统招标控制价编制存在信息孤岛、工程量计算误差大、数据追溯困难等问题。BIM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为招标控制价编制提供了全流程解决方案。本文系统梳理了BIM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步骤,并从技术优势、实施路径及行业价值等维度展开分析,旨在为工程造价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BIM;招标控制编制;基本步骤;应用分析
引言
招标控制价作为工程招标的核心依据,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效益。传统编制方式依赖二维图纸与人工计算,存在信息传递失真、变更响应滞后等问题。BIM技术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实现设计、施工与造价数据的实时联动,为招标控制价编制提供了精准化、动态化的技术支撑。
1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筑信息集成方法,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该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功能直观呈现建筑结构与管线布局,有效消除传统二维图纸的解读偏差,同时整合几何尺寸、材料属性及施工工艺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信息的系统化集成。其动态关联特性使得模型修改能够自动同步至工程量清单与计价系统,显著降低重复性工作量。此外,BIM技术支持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数据追溯,确保造价管理过程的透明性与可验证性,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协同作业的统一数据平台,最终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管理效率与精度。
2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编制步骤
2.1模型构建与信息完善
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编制首先需要完成三维模型的构建与信息完善。依据设计图纸建立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确保构件几何尺寸与空间位置精确无误。在模型建立后,需为构件赋予材料类型、强度等级、施工工艺等关键参数,为后续计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进行碰撞检查,提前识别管线冲突、空间干涉等问题,优化设计方案,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风险,提高造价控制的准确性。
2.2数据集成与规则定义
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需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统一构件命名规则与编码体系,确保模型与计价软件的无缝对接。根据施工工艺与定额规范,为模型构件匹配对应的计价规则,使工程量计算与计价过程更加规范。此外,还需补充装饰材料、设备型号等非几何信息,为施工阶段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确保造价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3工程量计算与清单生成
BIM技术可自动提取模型中各构件的工程量,减少人工算量的误差,提高计算效率。生成的工程量数据可直接导入计价软件,形成符合规范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当设计发生变更时,模型与清单能够同步更新,避免人工调整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确保招标控制价的动态准确性,为后续招投标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4计价与控制价编制
在工程量清单生成后,需根据构件属性自动匹配定额子目,提高计价效率。结合市场价格波动,动态调整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确保控制价符合市场行情。同时,在控制价中合理设置不可预见费,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最后,通过多方复核确保控制价的合规性,并公开透明地发布招标文件,为招投标双方提供公平、合理的造价依据。
3BIM技术在招标控制价编制中的应用价值
3.1提升编制效率
BIM技术通过数字化模型自动提取工程量数据,大幅减少人工算量时间,相比传统方式可提高30%-50%的工作效率。模型内置的精确计算算法能有效降低工程量偏差,减少人工复核需求,使招标控制价编制过程更加高效可靠,缩短整体造价管理周期,为项目决策提供更快速的数据支持。
3.2保障数据准确性
BIM模型整合了设计、施工及造价信息,确保数据一致性,避免因图纸变更导致的清单漏项或重复计算问题。通过模型的可视化与参数化特性,能够精准识别潜在冲突,提前优化设计,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风险,提高招标控制价的精确度,增强造价管理的可信度。
3.3支持动态成本控制
BIM技术将造价数据与进度计划关联,实现成本与进度的实时联动分析。通过模型动态更新功能,可快速响应设计变更,自动调整工程量与计价数据,确保招标控制价始终反映最新项目状态,为成本预测与决策提供更灵活、更精准的数据依据。
4实施路径
4.1技术准备
实施BIM技术进行招标控制价编制的首要条件是建立统一的建模标准与数据交换规范。这包括制定构件分类体系、几何精度要求、属性参数定义等核心建模规则,确保不同专业模型能够无缝集成。同时需明确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或自定义数据格式作为交互基准,解决造价软件与BIM平台的数据互通问题。此外,需搭建企业级BIM协同平台,实现模型版本管理、权限控制及数据追溯功能,为全流程造价管理提供技术底层支撑。在硬件层面,需配置满足大型模型处理的高性能工作站与云渲染服务器,以保障复杂项目的流畅运作。
4.2流程优化
BIM技术在招标控制价编制中的深度应用,需要对传统造价管理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在设计阶段,造价团队需提前介入BIM模型审核,重点关注构件参数设置的完整性与计价规则的匹配度,确保模型信息能够直接支撑后续造价工作。在工程量计算环节,利用BIM算量软件内置的智能算法,自动提取构件几何数据并关联工程量计算规则,大幅减少人工测量误差,同时通过标准化编码体系实现与计价软件的精准对接。针对项目变更管理,需建立模型-清单-造价的动态响应机制,使设计调整能够自动触发工程量与计价数据的同步更新,避免传统模式下因信息滞后导致的造价偏差。同时,应开发基于BIM的造价协同平台,实现设计、施工、造价等多方数据的实时共享与版本控制,确保各阶段造价数据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最终形成的BIM造价交付成果,不仅包含常规的工程量清单与计价文件,还应集成轻量化模型视图、成本模拟分析报告等数字化交付物,为招标决策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撑。
4.3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是BIM造价应用落地的关键。需系统培养既精通Revit等建模软件操作,又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规范的跨界团队。培训内容应涵盖BIM模型深度分级(LOD标准)、造价数据映射逻辑、碰撞检查报告解读等实务技能。建议建立"建模工程师-造价分析师-项目协调人"的三级能力认证体系,通过实际项目演练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同时需引入BIM造价协同沙盘课程,模拟设计变更、成本测算等典型场景,强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企业应制定长效激励机制,鼓励造价人员参与BIM技术认证,并将技能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结束语
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实现了招标控制价编制的精准化与高效化。未来,随着BIM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招标控制价编制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行业需加快标准制定与技术推广,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协同的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1]蒋宜彤.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编制基本步骤与应用[J].现代企业,2025,(02):183-185.
[2]刘蕊蕊,李心雨.BIM技术在招标控制价编制中的应用[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续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3:74-76.
[3]陈建霞.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3):55-57.
[4]毕文臻,李恒.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编制[J].四川建材,2020,46(10): 179-180.
[5]张海昌.BIM在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