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作者

潘蓉荣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

引言

随着全球化加速,英语听说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核心素养之一。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遵循“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原则,强调语言实践与情境创设。但传统课堂受时空限制,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发展为听说教学带来新契机,借助多媒体资源、虚拟场景和智能交互工具,能突破教学瓶颈。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探讨信息技术与听说教学的融合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信息技术赋能听说教学的资源整合策略

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丰富多样,每个单元都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如,三年级上册“Colors”单元通过颜色词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教材中配有大量色彩鲜艳的图片和简单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四年级下册“Weather”单元则结合天气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展示了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

信息技术可以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素材库。教师可利用“希沃白板”制作动态课件,将“Colors”单元的词汇学习与实物图片、动画视频相结合。比如,在课件中展示各种颜色的花朵、水果等图片,并配上相应的英文单词和发音,通过拖拽、点击等交互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颜色的英文表达,强化记忆。针对“Weather”单元,教师可截取BBC 儿童天气预报片段,引导学生模仿播报员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的天气词汇和表达方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播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整合“英语趣配音”“每日英语听力”等 APP 资源,设计分层听力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安排跟读单词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反复听和模仿,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布置复述短文的任务,锻炼他们的听力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创作对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人教版教材强调“做中学”,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例如,五年级上册“What can you do?”单元通过功能句型“I can...”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能力,教材中设计了各种活动场景,如学校社团招新、家庭聚会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六年级上册“Ways to goto school”单元则围绕交通方式展开,通过对话和短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可以搭建实时互动平台,增强课堂参与度。教师可通过“ClassIn”软件发起小组讨论,学生以“职业体验”为主题,利用虚拟背景模拟不同工作场景,使用目标句型进行对话。比如,有的学生模拟医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技能;有的学生模拟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针对“Weather”单元,可设计“交通方式辩论赛”,学生分组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如腾讯文档)整理论据,通过视频会议平台展开辩论。例如,一组学生认为骑自行车上学既环保又健康,另一组学生则认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方便快捷。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天气和交通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可利用 AR 技术创设沉浸式场景,如扫描教材插图触发 3D动画。学习“Animals”单元时,学生扫描教材中的动物图片,能看到 3D动画形式的动物,仿佛置身动物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动物的外貌、习性和生活环境,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体系创新策略

传统的小学英语听说评价主要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主,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听说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评价过程的数据化与可视化,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依据。

教师可借助“科大讯飞口语评测系统”对学生朗读进行智能评分。该系统能够从发音准确度、流利度、语调自然度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并生成详细的报告。教师可以根据报告中的数据,了解学生在发音、语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单词的发音上存在普遍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针对“Weather”单元的口语任务,可录制学生对话视频,利用“剪映”APP 添加字幕与时间轴,标注语音错误与改进建议。教师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详细记录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如语法错误、词汇使用不当等,并在视频上添加相应的标注。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带有标注的视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改进。

此外,可建立“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拓展成果,经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如某学生在“Colors”单元测试表现好,但“Weather”单元听力理解弱,系统会据此自动推荐听力练习资源,助其弥补薄弱环节。教师也能依据报告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四、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策略

人教版教材注重语言知识螺旋式递进,不同年级教材内容关联,逐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三年级下册“At the zoo”学动物词汇,四年级上册“My friends”拓展外貌描述,五年级下册“My day”学日常活动表达。

信息技术可强化知识迁移运用。学习“Animals”主题时,教师用“Scratch”编程工具设计“动物猜谜游戏”,学生输入特征描述触发对应动物动画,巩固动物词汇与描述性语言,这种结合方式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逻辑与创新能力。

针对“Friends”单元,引导学生用“Canva 可画”制作含姓名、爱好及照片的电子名片,通过“Zoom”平台开展虚拟交友活动。学生制作名片时运用所学句型,锻炼书面与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交流名片、用英语自我介绍和询问信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此外,可结合教材“Story time”板块,用“剪映”剪辑动画短片,学生分组配音、加字幕,实现语言与技术协同创新。如学“The three little pigs”故事时,学生分组为短片配音,通过模仿角色语音、语调,深入理解内容,提升口语表达与表演能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融合,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教育理念革新。整合教材资源、构建互动平台、创新评价体系,能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与综合语言素养。未来研究要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柳景斌.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05):45-48.

[2]申俊飞.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