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探讨
余静
西畴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云南西畴 663500
高标准农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但在施工过程中,因方案设计不合理、技术应用不先进等问题,导致部分农田建设质量不达标,影响了农田综合效益的发挥。对此,深入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优化路径,能够显著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案
(一)农田土地平整方案
土地平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农田田面平整,为后续的灌溉排水、农业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在实际施工中,依据农田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土地平整范围与坡度。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多采用分层平整的方式,先对高处进行削坡处理,将多余土方运至低洼处进行回填,确保田面坡度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控制在 0.3%0.5% ,以满足灌溉水均匀分布和排水顺畅的要求。同时,在土地平整过程中,注重保护耕作层土壤,采用表土剥离与回覆技术,先将表层肥沃土壤剥离并集中堆放,待土地平整完成后,再将表土均匀回覆至田面,避免因施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1]。

(二)农田水利设施施工方案
农田水利设施是高标准农田实现旱涝保收的关键要素。灌溉系统建设中,根据农田种植作物类型、需水量等,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管灌等。滴灌系统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能够精准控制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喷灌系统则适用于大面积的粮食作物种植区,具有灌溉效率高、均匀度好的特点。排水系统施工时,要合理规划排水沟渠的布局与尺寸,确保排水通畅。排水沟渠的深度和宽度需根据农田的汇水面积、土壤渗透系数等因素确定,一般干沟深度在 1.5-2 米,支沟深度在 1-1.5米,以保证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农田内的积水能够及时排出。此外,还需建设必要的蓄水设施,如小型水库、塘坝等,用于调节水资源,保障农田在干旱季节的灌溉需求。
(三)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田间道路是连接农田与外界的重要通道,对于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和农产品收获运输至关重要。田间道路的设计需满足农业机械通行和运输的要求,主干道宽度一般不小于 4 米,以便大型农业机械能够顺利通过;生产道路宽度不小于 2.5 米,满足小型农机具和运输车辆的通行。道路施工时,基层采用稳定的砂砾石或灰土结构,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面层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混凝土、沥青或砂石路面。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便于清洁等优点,但建设成本相对较高;砂石路面建设成本较低,但后期维护工作量较大。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还需设置必要的错车道、会车点,方便车辆通行,并做好道路的排水设计,避免因雨水冲刷导致道路损坏[2]。
二、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对策措施
(一)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
传统的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单一功能的实现,缺乏对农田综合效益的整体考量。为优化施工方案,应创新规划设计理念,采用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对农田的地形、土壤、水资源等基础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构建数字化的农田模型。通过模型模拟不同规划设计方案下农田的灌溉效果、排水能力、交通便利性等指标,综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益,选择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3]。同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宜居的农业生产环境。例如,在农田周边设置生态沟渠和植被缓冲带,既能净化农田排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能为生物提供栖息空间,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推广先进施工技术与设备
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是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土地平整施工中,推广应用激光平地技术,利用激光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平地机械的作业高度,使土地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相比传统人工或机械平地方式,大幅提高了土地平整精度和施工效率。在农田水利设施施工方面,推广使用新型防渗材料和管道施工技术,如 HDPE 防渗膜、承插式塑料管道连接技术等,提高水利设施的防渗性能和使用寿命。此外,积极引入智能化施工设备,如无人驾驶的平地机、灌溉无人机等,通过搭载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先进技术和设备能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最大效能[4]。
(三)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
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加强对施工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检验,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全过程质量监控手段,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施工质量监控平台,实时采集和传输施工数据,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事故。此外,建立施工进度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跟踪和调整,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时完成。
(四)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推广先进施工技术与设备、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农田建设水平。同时,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加强协作,建设单位注重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建萍.浅析土壤改良措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及效果[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5,(6):117-119.
[2]王鹏,杨勇.江苏省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5,(5):18-21.
[3] 肖 智 方 . 项 目 建 设 加 速 度 民 生 福 祉 添 温 度 [N]. 广 安 日报,2025-04-24(007).5-6.
[4]郑志元.探寻高标准农田建设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路径[J].现代商业银行,2025,(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