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中的干扰因素及其识别对策研究
樊利红 韦春媛
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 广西来宾 54620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已被纳入诊断与疗效评估指南。然而 HbA1c 的准确性依赖于患者红细胞寿命和血红蛋白成分的相对稳定。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以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减低为特点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常表现为 HbF 升高、HbA2 改变及反复输血等,对 HbA1c 的检测带来显著干扰[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因分辨率高、结果稳定被广泛使用,但在血红蛋白变异病例中容易出现假峰或峰形重叠,导致 HbA1c 偏倚。目前国内关于 HbA1c 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干扰研究多为病例报告或小样本总结,缺乏系统的干扰因素量化与识别对策。本研究在较大样本量 β-thalassemia 患者中系统评估 HPLC-HbA1c的偏倚与影响因素,并与酶法参比,建立基于峰形特征与溶血指标的干扰识别流程,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可操作的质量控制方案[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① 确诊 β -thalassemia,分型依据基因检测或血红蛋白电泳; ② 年龄 18—60 岁; ③ 至少停输血 4 周以上。
1.1.2 排除标准
① 合并糖尿病或妊娠; ② 使用促红素或铁螯合剂未达稳态; ③ 伴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样本检测与数据收集
1.2.1 HbA1c 测定
所有样本于空腹晨取静脉血 2 mL,EDTA-K2 抗凝,4 小时内上机。采用上海惠中MQ2000PT仪检测 HbA1c、HbF、HbA2,并自动输出色谱图及溶血指数。
1.2.2 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 HbF <5% 与 HbF⩾10% 的患者各 24 例,使用 Roche 酶法比浊装置测定 HbA1c 并与 HPLC结果做一致性比较。
1.2.3 其他指标
检测全血游离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记录近 3 个月输血次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者用 x-±s 表示,非常规分布用 M(Q1,Q3);组间比较用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相关性分析用 Pearson 或 Spearman;多元回归采用逐步法筛选干扰因子; ⋅P<0.05 显著。
2 结 果
2.1 基线血液学指标
为比较两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组成差异,对 β -thalassemia 患者和健康对照的主要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1 。
表 1 基线血液学指标


2.3 HPLC 与酶法 HbA1c 一致性验证
为评估 HPLC 在不同 HbF 水平下的准确性,随机选取子样本采用酶法参比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见表
3。
表 3 HPLC 与酶法 HbA1c 一致性分析

结果提示:HbF 升高与溶血指数增大显著加重 HbA1c 负偏倚;当 HbF≥10% 时,HPLC 测值与酶法一致性明显下降,需要酶法或校正算法进行复核。
3 讨论
本研究系统地评估了地中海贫血患者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干扰因素,并在较大样本量基础上量化了各因子对 HbA1c 偏倚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胎儿血红蛋白(HbF)水平升高和溶血指数增大是导致 HbA1c 检测显著负偏倚的最关键变量;当 HbF⩾10% 或溶血指数>20 时,HbA1c 偏低幅度可接近 1%,这一程度的偏差足以影响糖尿病诊断及血糖控制评估的临床决策。相比之下,单纯 HbA2 升高虽可出现异常峰干扰,但对 HbA1c 的总体偏倚影响较小,更多表现为假峰或基线拖尾而非数值显著下调[3]。通过酶法参比验证可见,HPLC 在 HbF<5% 子集中的准确度与一致性良好,而在 HbF⩾10% 子集中相关性下降至中等水平,提示实验室在面对 HbF 升高样本时需采取替代检测或结果校正策略。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识别与对策:第一,建立“色谱峰形+溶血指数+HbF 阈值”三位一体的干扰预警模型。当样本 HbF>10% 、出现 C 峰宽基峰、HbA2 异常峰或溶血指数显著升高时,仪器或 LIS 自动提示“结果需复核”,并推荐采用酶法或质谱法复测。第二,对于 HbF 介于 5%-10% 的过渡区,可通过数学换算模型进行结果校正,以减少重复检测成本。第三,针对输血频繁或溶血明显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结合血红蛋白成分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寿命估算,综合判断 HbA1c 的参考价值,并考虑使用葡萄糖化白蛋白、连续血糖监测或空腹 C-肽等替代指标。第四,实验室需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将检验报告中的干扰提示与临床解释并列,为医生决策提供明确指引。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地中海贫血这一特殊人群建立了客观、量化的 HbA1c 干扰识别体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为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研究亦存在局限:未纳入 α-地中海贫血患者,样本量虽相对充足但仍局限单中心;此外,未对 HbA1c 校正后的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验证。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联合质谱法及红细胞寿命标记技术,建立更为精确的校正公式,并评估干预措施对糖尿病并发症防控的长期效益。综上所述,地中海贫血患者在 HbA1c 检测中必须关注 HbF 与溶血所致负偏倚,通过峰形识别、阈值预警、替代检测和多指标联合评估,可大幅提升HbA1c 结果的临床可信度。该研究制定的识别对策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望在各级医院检验科推广应用,为精准糖尿病管理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1]赵素素,石青峰,黄芳.三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在 β 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智慧健康,2025,11(10):62-65.
[2]贾吉宏.糖化血红蛋白联合 MCV、MCH、RDW-SD 筛查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D].右江民族医学院,2023.
[3]梁子毅.糖化血红蛋白对重型地中海贫血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