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房建建筑施工中的精益管理研究
王亮
公民身份号码 622201199408159011
引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城镇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内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建筑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亟待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存在进度拖沓、成本高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瓶颈,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精益管理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房建施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
一、传统房建施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一)流程割裂导致效率低下
传统管理模式下,房建施工各环节往往由不同部门负责,缺乏统一协调和全流程优化。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环节相互独立,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施工进度缓慢,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效率低下。同时,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经常出现返工、窝工等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资源浪费现象普遍
房建施工涉及众多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要素,传统管理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一方面,施工现场管理粗放,材料堆放随意,施工机具利用率不高,人员调配缺乏弹性,导致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各专业工种间配合不够默契,经常出现工期窝工、赶工期的情况,造成资源使用的波动起伏,难以实现资源的均衡利用。
(三)质量控制依赖末端检验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房建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末端检验来实现,忽视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经常存在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的现象,而监理单位也难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管。这种事后检验为主的质量控制方式,不仅容易造成质量隐患,而且一旦发现问题,返工的成本也十分高昂。
面对传统管理模式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房建施工亟需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过体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二、精益管理在房建施工中的实践路径
精益管理源于日本制造业,其核心理念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追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的价值产出。将精益管理引入房建施工领域,需要从流程、资源、质量、技术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优化,形成精益高效的施工管理体系。
(一)流程重构: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
精益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房建施工流程进行重构,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局面,建立全过程、标准化的作业体系。通过价值流分析,识别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非增值活动,优化作业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各工序的作业内容、时间、质量要求,实现施工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流程重构还需要加强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协同,建立跨部门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BIM、RFID 等信息化技术,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可视化管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同时,建立快速决策和问题解决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各部门能够及时响应,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避免问题扩大化。
(二)资源整合:实现全要素效率最大化
精益管理要求对房建施工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首先,要加强材料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物料需求计划(MRP)、看板管理等方法,实现材料的准时化供应和零库存管理,减少材料积压和浪费。其次,要优化施工机具的配置,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实现机具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再次,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以作业标准为基础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根据施工进度和工作量弹性调配人员,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利用和协同优化。通过施工进度计划的科学编制和动态优化,合理平衡各专业工种的工作节奏,避免工期窝工或赶工期的现象。
总之,资源整合是精益施工管理的重要着力点,通过系统性、精细化、信息化、弹性化的管理手段,统筹兼顾材料、机具、人力等各类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资源的动态匹配和高效协同,破除资源配置的堵点和痛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用,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优化,推动房建施工向更加经济、高效、绿色的方向迈进。
(三)质量控制:构建预防性管理体系
在精益管理理念指引下,房建施工质量控制正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偏重结果检验,忽视过程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返工成本高企。而精益质量管理则强调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从设计源头开始嵌入质量理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图纸质量,从根本上防范质量缺陷。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查规程,明确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重点,确保施工严格按标准流程执行。
同时,精益管理倡导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通过加强质量宣贯培训,提高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企业文化。建立质量信息快速反馈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质量隐患,奖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质量问题一旦发现,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并举一反三,标准化成果,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通过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控制前移到每个施工环节,做到质量"过程可控、结果可期",最大程度地规避质量风险,实现精品工程建设。
(四)技术创新:驱动管理效能升级
精益管理的落地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技术创新是提升房建施工管理效能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房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精益施工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BIM 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计、施工、运维的数字化协同,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和决策水平。物联网、RFID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材料、设备、人员的实时定位和智能调度,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让施工管理更加扁平化、实时化,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精准化。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单点管理效能,更推动了管理体系的升级换代。未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与房建施工深度融合,构建起智慧建造管理体系。通过虚拟建造,可以在施工前实现全过程的模拟优化,减少设计缺陷和施工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及时预警各类风险隐患,实现管理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决策。技术创新正在为房建施工管理开辟新的空间,推动行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智能的发展阶段。
结语:精益管理理念的引入,为破解房建施工管理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流程重构、资源整合、质量控制、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房建施工能够实现管理效能的跨越式提升,推动行业向精益化、智能化、高质量方向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精益管理在房建领域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精益之路。展望未来,精益管理必将在房建施工领域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推动我国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宗婷.现代房建建筑施工中的精益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4,45(12):61-63.
[2]刘晗,孙安杰.精益管理视域下建筑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2):169-171.
[3]骆丽郦.精益管理思路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新思路[J].大陆桥视野,2025,(0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