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吴向南
杭州玖馨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分析其优势与挑战,以期为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为实现设计图纸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操作方法与技术手段,涵盖土方开挖、模板搭建、钢筋捆扎、混凝土浇灌、防水作业等诸多环节。对这些技术恰当选用和高效实施,是保证建筑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基础,现场施工管理涉及施工组织、进度跟进、质量监督、安全维护等要点,核心目的是凭借科学管理手段增进施工效率、压缩施工成本、预防安全方面的事故。现代建筑工程已普遍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钢材、预制装配式技术等新型施工技术,这些技术要求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场施工管理正逐步朝着信息化、数字化迈进,诸如 BIM 技术、进度管理软件、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启用,着实提升了施工的精密度与公开透明度。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2.1 地基工程施工技术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软土地基,对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此保障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常来说,软土地基本身的承载力不足,如果对软土地基不进行及时的处理,极容易引发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对于技术工作人员而言,应当展开对土壤特点的全面分析,并通过先进的土壤处理技术的运用,促进地基质量的提升,为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此外,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而言,利用回填技术可以使地基承载力得以增强,在开展回填工作时可以设置填土垫层,切实保障地基的稳定性。对于沙质土而言,通过现代化设备的运用对其进行夯实处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含水量。在摊铺回填土过程当中,可采用分层摊铺方式且实现对各层厚度的控制,并利用打夯机完成夯实处理,保障夯实的最终效果。在完成了地基施工之后,需要对填土表面进行找平,一旦出现平整度不达标的情况,要对其进行修整,直到其满足标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人员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现地基质量不符合标准,可以考虑使用高质量土壤进行换填。在开展换填工作之前,应当对土壤改造方案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要重点分析施工时间以及成本,为后续开展施工铺平道路。
2.2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和施工速度影响颇大,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寿命有较大影响。1)泵送混凝土施工和质量控制。泵送混凝土技术解决了以往人工浇筑混凝土的困难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施工简便等优点,能确保混凝土均匀,具有高强度和高密实度,同时能够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空洞、裂缝等缺陷。具体操作时,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指定部位。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级、泵送设备的选择及设备的运行状态,混凝土泵送压力一般控制在 10~25MPa ,具体视混凝土施工高度以及泵送距离等而定。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凝结时间,确保混凝土泵送的稳定性,杜绝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堵管和不均匀现象。另外,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了做好原材料的选择外,也要从搅拌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泵送后的及时养护等工作入手,确保每一车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控制策略。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且浇筑量较大,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若温度变化过快或温度非均匀变化都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甚至整幢建筑无法正常稳定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 1,控制混凝土浇筑顺序、浇筑速度,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分块浇筑的方式,避免一次浇筑过多出现过多水化热;第2,采用低热水泥或特殊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还可以运用冷却系统(冷却水管、冷却水等)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特别是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冷却系统,避免混凝土出现较大温差。冷却水管主要埋设在混凝土中,通过冷水循环达到降温效果,确保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温度相差不超过 20% ,避免混凝土开裂现场环境监控,利用温度传感装置对。第 3,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混凝土内温度。在一些特殊工况施工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自动化施工,并根据现场气候、浇筑量情况对温控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合理把控混凝土温度。
2.3 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技术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模板工具可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为建筑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建筑模板材料有多种形式,包括木材、塑料、钢板等,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现场施工的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模板材料。一般来说,模板材料应该尺寸精度高、表面平整、性能稳定,同时附带有固定和支撑装置,能够承载浇筑混凝土的侧面压力。在正式浇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员应固定好模板位置,保证模板水平度和垂直度能满足要求,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模具偏移现象。当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要求后,就可着手开展模板拆除工作。模板的拆除不能损坏混凝土表面,也不能暴力拆除模具,造成模具损坏而影响其二次使用。模具施工的难点是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施工人员务必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4 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是现代建筑建造中常用的建筑材料。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将钢筋与结构有机连接起来,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强度和承载力。钢筋在使用之前,按照工程施工的需要,要进行适当的预加工,包括剪切、弯曲、拼接等操作,目的是满足不同施工环境下钢材形状的要求。钢筋的布置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钢筋质量、数量和捆绑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正确的钢筋施工能提升建筑的承载负荷,保障建筑整体安全。钢筋在焊接和连接前要进行工艺检查,特别是钢筋接头应取样复检,确认工艺参数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使用。在进行钢筋焊接时,不同钢材选用的焊条也不同,比如 HPB300 钢筋对应 E43 焊条、0345B 钢筋宜采用 50 型焊条,不能有不符合标准的焊接操作。在钢筋焊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包括进场作业文件、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不合格焊接品要进行退场处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追求卓越的施工技术与科学严谨的现场管理对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此,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管理制度的优化,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持续进行改进,使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并有效实施,从而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兰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5):59-61.
[2]田雨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3(20):67-69.
[3]任国东.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24(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