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切除术中保留眶隔脂肪对下睑凹陷的改善效果观察
刘佳洋
曲靖华美美莱医疗美容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眼袋是面部衰老的常见表现,主要因眶隔脂肪膨出、眼轮匝肌松弛及皮肤松弛等所致[1]。眼袋切除术是治疗眼袋的常用方法,传统术式多将眶隔脂肪全部切除,虽可短期内改善眼袋外观,但术后易出现下睑凹陷、泪沟加深等并发症,影响面部美观[2]。近年来,随着对眼袋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保留眶隔脂肪的术式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眼袋切除术中保留眶隔脂肪对下睑凹陷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 年 11 月-2024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眼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符合眼袋诊断标准; ② 年龄 30-60 岁; ③ 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合并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② 既往有眼部手术史;③ 瘢痕体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32 例;年龄32-58 岁,平均( 45.2±5.3 )岁;眼袋类型:脂肪膨出型 30 例,皮肤松弛型 20 例。对照组中,男 20 例,女 30 例;年龄 30-60 岁,平均(46.1±5.5⟩ )岁;眼袋类型:脂肪膨出型 28 例,皮肤松弛型 2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眼袋切除术。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沿下睑缘睫毛下 1-2mm 处切开皮肤,分离眼轮匝肌,暴露眶隔,打开眶隔,切除膨出的眶隔脂肪,电凝止血。修剪松弛的皮肤和眼轮匝肌,间断缝合切口。
观察组:保留眶隔脂肪的眼袋切除术。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沿下睑缘睫毛下 1-2mm 处切开皮肤,分离眼轮匝肌,暴露眶隔,不打开眶隔,将眶隔脂肪向上提紧,用 5-0 可吸收线将眶隔脂肪固定于眶骨骨膜上,形成新的支撑结构。修剪松弛的皮肤和眼轮匝肌,间断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 下睑凹陷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对患者下睑凹陷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范围 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下睑凹陷越严重。 ② 手术效果满意度:术后 6 个月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手术效果、外观改善、并发症等方面,总分 100 分, ⩾80 分为非常满意,60-79 分为满意, <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 。 ③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9% )表示,采用 X2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睑凹陷程度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下睑凹陷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3、6 个月,观察组下睑凹陷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下睑凹陷程度评分比较表


2.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效果满意度为 96.00% (48/50),对照组为 84.00% (42/5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332 , P<0.05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0% ( 4/50) ),其中下睑外翻 1 例,血肿 1 例,感染 2 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4.0% (12/50),其中下睑外翻 3 例,血肿 4例,感染 5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4.800 ,P<0.05 )。
3.讨论
眼袋切除术作为面部年轻化的常见术式,其核心争议点在于眶隔脂肪的去留策略。传统术式基于“膨出即切除”的理念,将疝出脂肪视为病理组织完全去除,却忽视了眶隔脂肪垫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部分接受传统术式的患者术后 1-2年出现渐进性下睑凹陷,严重者可伴随皮肤松弛加重,而这主要与眶周软组织容积流失及支撑结构破坏密切相关[3]。如何在解决眼袋膨出的同时维持下睑区域的容积平衡与解剖稳定性,成为本研究开展的关键临床问题。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眶隔脂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缓冲、支撑和保湿等,保留眶隔脂肪可能有助于维持下睑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下睑凹陷。本研究数据证实了眼袋切除术中保留眶隔脂肪对下睑凹陷的积极改善效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下睑凹陷程度评分、手术效果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与王咏民等研究结论相符[4]。分析作用机制如下: ① 生物力学重建:通过 5-0 可吸收线将眶隔脂肪复合体向上锚定至眶骨骨膜,形成“动态支撑带”,该结构可承受眼轮匝肌收缩时的横向牵拉力,减少下睑皮肤软组织的垂直向松弛; ② 容积保留与再分布:避免脂肪切除导致的医源性容积缺失,通过脂肪垫的重新定位,将膨出的中央脂肪垫向泪沟区域适度移位,填补潜在的凹陷间隙,这与“眶周容积补充”的年轻化理念相契合[5];③ 组织保护效应:保留的眶隔脂肪作为天然缓冲层,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对下睑板的牵拉,降低下睑外翻风险,同时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可能参与局部组织修复,促进术后微循环恢复。
综上所述,眼袋切除术中保留眶隔脂肪可有效改善下睑凹陷,提高手术效果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琳,许诗佳,姜英,等.眶隔脂肪转移填充技术治疗眼袋伴随泪沟凹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医学美学美容,2025,34(6):105-108.
[2]丁红华,胡媛媛,江峰地,等.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4):478-479.
[3]亢芷兰,陈琢琦,李巍,等.睑结膜入路去睑袋眶隔脂肪纳米化回植对泪沟畸形及黑眼圈的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1):41-44.
[4]王咏民,杜太超,王涛,等.下睑眼袋内入路眶隔脂肪团取出处理后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畸形的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4,30(1):61-64.
[5]高云之,郭子懿,许春鹏.带蒂眶隔内脂肪瓣的牢固内固定在泪沟型眼袋畸 形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3,4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