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及价值探析

作者

牟崇新

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 辽宁营口 115009

引言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结构知识和应用能力。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普遍面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一方面,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对建筑结构选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现状

在当今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建筑结构选型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却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来看,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涉及砌体结构、工程抗震、混凝土结构、基础工程以及钢结构等多个方面,内容广泛且复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教师往往只能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概要式讲解,难以深入剖析每个结构类型的特点和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很多内容只是一知半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学生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基本公式和概念,却不理解其背后的力学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而且,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结构选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从学生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力学基础薄弱,结构概念不清晰。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结构形式和设计原则理解困难,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考核方式的不合理也是当前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这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二、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建筑结构选型课程内容繁杂、理论性强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着重讲解概念而非具体计算内容。例如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重点阐述肋形楼盖板和梁的构造等,避免陷入大量复杂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先从宏观上把握结构本质。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开教学。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融合,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这种结合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

为了切实提高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教学水平,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把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物清晰再现于学生眼前。通过展示建筑物的结构细节、设计特点等,让学生直观且深刻地了解建筑和结构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抽象知识。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也不可或缺。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现场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现场,让他们亲身感受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工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

运用所学知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无疑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从建筑企业、生产一线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兼职教师能够将现场的第一手生产技术资料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让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贴合[2]。他们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派遣在职中青年教师深入施工单位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流程,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进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如此,他们便能成为“课堂能讲、现场能干”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专业、更实用的指导,为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价值

(一)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是基础,能让课程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生动的教学指导。这些改革措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不仅能显著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培养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实践性极强,教学改革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现场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等是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程现场,深入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

(三)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个背景下,建筑结构选型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教学改革,如优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结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他们可以在建筑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总结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法的立体化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同时,这些改革措施还可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建筑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学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刘佳,张居平.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42):57-60.

[2]朱忆宁."翻转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思考——基于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J].城市建筑,2020,17(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