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刘田田 王群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施工质量既关联到建筑物的安全又影响其使用寿命,还会波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企业信誉。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展开深入研究,存在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1.1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方法
在主体结构施工这个阶段,我们采取了系统的质量控制办法,尤其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全环节监管,从原材料进场、施工作业到养护看管,实施全流程质量监管。具体措施实施如下:就楼板混凝土施工而言,在浇筑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保证作业人员全面掌握工艺要点;借助智能测温系统实时跟踪混凝土温度的变化,依据温度数据迅速优化养护方案;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对混凝土坍落度实施过程督导,每一处浇筑部位抽样检测起码 3 次,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与设计要求相符,标准养护室依照规范严格设置,保证试块的养护条件与标准相符,保证强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1.2 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是现代建筑建造中常用的建筑材料。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将钢筋与结构有机连接起来,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强度和承载力。钢筋在使用之前,按照工程施工的需要,要进行适当的预加工,包括剪切、弯曲、拼接等操作,目的是满足不同施工环境下钢材形状的要求。钢筋的布置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钢筋质量、数量和捆绑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正确的钢筋施工能提升建筑的承载负荷,保障建筑整体安全。钢筋在焊接和连接前要进行工艺检查,特别是钢筋接头应取样复检,确认工艺参数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使用。在进行钢筋焊接时,不同钢材选用的焊条也不同,比如 HPB300 钢筋对应 E43 焊条、0345B 钢筋宜采用 50 型焊条,不能有不符合标准的焊接操作。在钢筋焊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包括进场作业文件、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不合格焊接品要进行退场处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1.3 模板支撑质量控制
搭建模板支撑架构时须依照设计规范进行详尽的核算,保证每平方米的支撑杆数目不少于 4 根,同时支撑点的最大距离不得超出 1.5m 。在处理大型建筑结构时,支撑点的设置数量及其位置需根据施工的具体环境和承重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应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标准。模板表层需保持平滑,不得有明显瑕疵,模板与支撑结构的结合务必要稳固。在支撑系统安装过程中,对支撑杆的直立度需给予格外关注,确保其安装倾斜角度不得超出 5°,以避免发生倾斜。此外,支撑体系中的各连接点都需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无任何部件出现松动。完成模板支撑体系搭建之后,应进行静载荷测试,以验证模板的承重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测试旨在探究模板是否存在受力不均或形变现象。一旦检测到异常状况,应立刻对支撑体系进行校正,保障施工期间的稳固性。后续施工中,要定期对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固性进行复核,以保证其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2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实施策略
2.1 全面优化质量管理制度
在质量管理制度优化过程中,应注重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尤其是在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需从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工艺的执行到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全面控制。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供应商选择和验收检验,避免使用不合格材料。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整体施工队伍应定期接受质量管理和技能培训,强化其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此外,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也是优化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施工现场的现场监督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决策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因疏忽或延误造成质量缺陷。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来说,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和质量状况,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判别潜在质量风险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2.2 施工工艺控制
在施工工艺控制方面,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主要的质量管理工作有:保证建筑工程的旁站监理工作到位,管理者对各个工段的施工情况有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各个工序的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另外,还需要对建筑施工的各环节和工序进行重点管理,按照工程的规模、特点、技术要求进行集中控制,对工程的关键参数如轴线、标高等进行审核,保证每一道工序都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测,包括现场巡查、材料检验、施工工艺检验等,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2.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的动态化、精细化管控是筑牢杜绝质量问题的防线关键,实施自检、互检与专检三重检制并建立隐蔽工程举牌验收制度,对模板搭设和防水层施工等节点留存影像且多方会签。智能监测技术也被引入,无人机巡检高空作业面,传感器对混凝土温湿度和构件应力变化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异常可自动预警,材料管理中见证取样流程严格执行,主材如钢筋、水泥借助区块链技术完成全流程溯源。复杂工艺中推行“首件样板验收”制度,幕墙安装前在实体样板区进行气密性测试,达标之后批量施工,某桥梁项目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同步模拟施工进度与质量偏差,提前修正索力张拉误差,合龙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过程控制强化,将质量把控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驱动,施工交付可靠性达到最大化。
2.4 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系统平台;实现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该平台可以集成施工进度、材料使用、质量检测等多个模块,实现数据的实时录入、分析、预警和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扩大化。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为质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人员信息、材料信息、施工记录等;二是开发智能化的质量检测工具,如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作业的质量监控,或者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强度等关键指标;三是建立预警系统,通过设定合理的阈值和算法,对异常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确保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且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施工单位及相关的建筑企业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保驾护航,让建筑企业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子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探究[J].居舍,2023,(35):126-129.
[2]朱佰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的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 132+141 .
[3]李晓亮.加强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0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