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

作者

赵乐乐

石家庄市灵寿县慈峪镇中心学校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出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这是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而采取的基础性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利用好课程改革成果,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所以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探索有效阅读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

1.拓宽阅读视野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拓展了阅读教学内容,科普类文章、历史故事、现代诗歌等不同的文章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接触的文章各有不同,从科普类文章中学习科学知识,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知识,从现代诗歌中学习语言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吸取知识、学习知识,为广泛阅读、了解不同的文本提供了依据,扩宽了阅读的视野。

2.提高阅读兴趣

改革后的课程侧重于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创设阅读趣味情境,开展阅读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阅读从被动走向主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会自觉阅读、主动阅读,主动挖掘阅读文本、主动使用文本阅读策略等,有效地提高了文本阅读水平,形成阅读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在读中思,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将阅读作为学习方式,作为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尝试着运用不同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既能够精读又能够略读,这样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快速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而默读和朗读相结合则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与耐心。

比如: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圈画出课文当中描写钱塘江大潮浩浩荡荡的场面的重要字词:“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再从细读语句中感受到作者用词准确,气势如虎的潮水。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其中的语句感,强化学生的文章理解。同时,又让学生略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提升学生的感知速度。多种阅读教学方式的运用,也让同学们在阅读中,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之间提升阅读能力,更好阅读。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教师创造良好阅读氛围,通过班级图书角、阅读分享会、读书节等活动,使学生浸润在阅读的世界中,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对学生的阅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班级图书角做“好书推荐”,由学生轮流推荐自己读过的书籍,包括《安徒生童话》,问学生最喜欢看哪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的是小女孩在寒冷的天气中,点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其他学生听着都不愿放手,纷纷借阅这本书。学生互相之间谈论,激发了阅读欲望,让学生在相互的推荐和讨论中,开阔阅读视野,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又比如,学校举办读书节,以读好书海报制作、读书报评比等活动营造阅读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的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3.加强阅读评价与反馈

改革后的课程,强调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面的评价,不单单是注重阅读的结果,还有对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策略、阅读理解等进行评价,再及时进行反馈,促使学生改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水平。有效的阅读评价与反馈机制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

比如,在《慈母情深》一课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运用阅读策略“批注”,边阅读边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和疑问,其中如果学生读后感想最深的是文中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缝纫机板”,老师可以及时表扬并指出了学生在阅读时运用了批注这种阅读策略,并对其批注作以指导,引导学生对母亲的爱进行深入体会,课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和批注作以评价,指出学生阅读理解上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为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拓展学生眼界,调动学生兴致,革新教学方式、丰富育人氛围、注重评价回馈,多措并举,助力学生阅读素养发展。期盼着,未来在推进课程教育改革中,顺应教育观念革新,革新阅读教学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热情,促进学生培养批判阅读意识,在阅读中发现营养,跟随时代步伐,做出新成绩。

参考文献

[1]高增海.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6,(02):222.

[2]张青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新课程 (中),2019,(0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