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锅炉脱硝改造技术要点研究
武二良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引言
我国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长期占工业源总量的 40% 以上,现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燃煤锅炉NOx排放限值降至 50mg/m3 以下。现有脱硝技术主要分为燃烧中控制(低氮燃烧技术)和燃烧后控制(SCR/SNCR 技术)两大类,但传统改造方案存在催化剂中毒、氨逃逸超标、系统能耗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原理与工程案例,提炼脱硝改造的核心技术要点。
1 主流脱硝技术原理与改造要点
1.1SCR 技术改造要点
SCR 技术通过在 300⋅420∘C 的温度范围内,利用催化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为无害的 N2 和 H2 O,脱硝效率通常可达到 90% 以上。在改造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高硫烟气,需选用耐硫中毒性能良好的蜂窝式或板式催化剂,以降低 SO2/SO3 转化率。此外,流场优化是提升脱硝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 CFD 模拟调整喷氨格栅的角度,可有效减少NH3 /NOx 摩尔比偏差,从而提高整体脱硝性能。为防止催化剂堵塞,需在省煤器出口增设防爆米花灰挡板,避免大颗粒灰分进入催化剂层造成通道堵塞。这些措施共同确保了 SCR 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兼顾经济性与环保要求。
1.2SNCR 技术改造要点
SNCR 技术通过在 900-1100∘C 的温度窗口内喷入尿素溶液,利用热解生成的氨与 NOx 发生反应,实现脱硝,但其效率相对较低,通常在 25%-50% 之间。改造过程中,还原剂喷射的优化是核心环节,采用分区喷射技术可有效降低氨逃逸率,提升反应效率。此外,将 SNCR 与低氮燃烧技术协同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初始 NOx 浓度,从而减轻 SNCR 系统的运行负荷。这种组合方式不仅提高了脱硝效果,还减少了还原剂的消耗,使系统运行更加经济高效。
1.3 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要点
低氮燃烧技术通过燃烧器分级送风、燃料浓淡分离等手段,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与氧浓度,从而抑制 NOx 的生成。在改造过程中,燃烧器的优化是关键,例如将直流燃烧器改造为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可显著降低 NOx排放浓度。燃尽风(OFA)的调整也是重要环节,通过合理控制 OFA 风量占比,能够在减少 NOx 排放的同时,确保飞灰可燃物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2 脱硝改造中的协同控制技术
2.1 与脱硫除尘系统的协同
脱硝改造过程中,与脱硫除尘系统的协同控制是提升整体环保性能的关键环节。湿法脱硫协同脱硝技术通过在脱硫系统中添加脱硝添加剂,在维持高效脱硫的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 NOx 脱除,从而减少单独脱硝系统的运行压力。湿式电除尘器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协同控制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烟尘排放浓度,还能减少 SO3 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避免对后续设备造成腐蚀或堵塞。这种协同方式不仅提高了污染物综合治理效率,还降低了运行成本,使整个烟气净化系统更加高效稳定。此外,湿式电除尘器对细微颗粒物的捕集能力较强,有助于减少 PM2.5 等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提升整体环保指标。通过优化脱硫、脱硝与除尘系统的协同运行,能够实现更低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2.2 锅炉效率与脱硝效率的平衡
在脱硝改造过程中,锅炉运行效率与脱硝效率的平衡至关重要,需综合考虑燃烧优化、烟气温度控制及飞灰特性管理等因素。低负荷工况下,SCR 系统可能因烟气温度不足而影响脱硝效率,因此需采取技术手段提升SCR 入口烟温,如省煤器分级改造或增设烟气旁路,确保催化剂在最佳温度窗口运行。同时,飞灰特性对催化剂寿命和脱硝效率有显著影响,需通过调整煤粉细度、优化燃烧配风等方式降低飞灰未燃碳含量,减少对催化剂的磨损和堵塞。此外,锅炉燃烧调整需兼顾 NOx 生成控制与燃烧效率,避免因过度追求低氮燃烧而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或结焦问题。通过合理平衡锅炉运行参数与脱硝系统需求,可以在保证环保达标的同时,维持机组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实现长期高效运行。
3 改造效果评估与经济效益分析
3.1 改造效果评估
脱硝系统改造后需对运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指标、系统稳定性及长期运行经济性。在技术性能方面,需监测 NOx 排放浓度是否达到设计限值,同时控制氨逃逸率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二次污染。脱硫效率的提升也是重要评估指标,确保协同处理后的烟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从运行稳定性角度,需考察催化剂活性衰减情况、喷氨均匀性以及系统阻力变化,防止因积灰或堵塞导致效率下降。经济效益分析需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运行维护费用以及环保政策带来的收益,如电价补贴或排污费减免。通过长期数据跟踪,可评估改造技术的适应性及投资回报周期,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此外,还需关注改造对锅炉效率、辅机电耗等运行参数的影响,确保环保性能提升的同时不显著增加能耗成本。
3.2 改造成本构成分析
脱硝改造项目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设备投资、安装费用及后期运维支出。SCR 系统作为核心部分,其成本占比最高,涵盖催化剂、反应器、氨站及配套控制系统等关键组件。低氮燃烧器改造涉及燃烧设备更换或升级,成本相对较低但对 NOx 源头控制效果显著。湿式电除尘器的引入增加了初期投入,但能协同控制多种污染物,提升整体环保性能。除设备费用外,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及性能验收等环节也需纳入成本考量。后期运维成本主要包括催化剂更换、还原剂消耗、系统检修及电耗等,这些长期支出直接影响项目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合理的成本控制需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比选、设备寿命优化及运行管理精细化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锅炉脱硝改造是落实环保政策、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举措。通过合理选择 SCR、SNCR 及低氮燃烧等技术,优化催化剂选型、流场分布及协同控制策略,可显著提升脱硝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未来,随着催化剂材料、智能控制及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的进步,脱硝系统将朝着更高效率、更低能耗和更长寿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姝.电厂锅炉脱硝改造技术要点研究[J/OL].清洗世界,1-6[2025-04-25].
[2]亢辰辰.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技术方案选择及应用[J].山西化工,2023,43(01):73-75.
[3]李道林,章平衡,吴斌,等.电厂宽负荷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改造[J].上海电力大学学报,2021,37(05):435-440.
[4]陆永辉.浅谈关于锅炉技术改造的相关问题[J].锅炉制造,2021,(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