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竺佳瑶
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所引起的相关感染性症状与身体损伤症状,以抵抗力下降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可分为真菌、细菌、病毒性感染等类型,严重威胁身体健康【1】。准确及时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对制定科学合理治疗方案促进预后具有深远现实价值。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发展,实验室检验技术在疾病诊断中显示不可取代医疗价值,下文将分析血常规检验、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此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4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收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涉及人数80 例,依据对比实验要求,所有患者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照组)、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所有患者中男/女 :=43/37 例,年龄范围涵盖:(20-73)岁,平均值: (49.37±4.89) 岁 其中重度感染21 例,中度感染 27 例,轻度感染 32 例,所有患者对实验了解,自愿配合参与,基础资料符合开展条件。
1.2 方法
血常规检验:抽取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液 2ml ,利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并详细记录相关指标。WBC 计数 >10.0×109/L 即为阳性【2】。
C 反应蛋白检验:同样抽取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液 2ml ,将离心半径设置为 15cm 、速度 2000r/min ,离心时间 10cm ,收集上层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 反应蛋白(CRP)水平。 CRP>10mg/L 即为阳性【3】。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实施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联合 C 反应蛋白检验,并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准确性,其中涉及WBC、CRP 指标,观察组间差异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4.00 系统行专业分析,当中计量数据计均数 ± 标准差,两组差别比照运用 t、 x2 检测,计数数据运用(
, % )代替,统计学研究成立即 P<0.05 。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种检查诊断准确性(
1

表2 依据感染严重程度对比患者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 n=80 )

3 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类型包括:肺炎、腹泻、尿入感染等,而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4-5】。血常规检验是一种涉及方面较广且简单直接的生化检验方式,可有效测定全血中各项数据指标,其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检测细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标志,若身体受到感染,血液中该项指标会呈现升高状态,在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 反应蛋白是一种有丝分裂酶增加的急性相蛋白,是感染及炎症反应的早期重要参考标志物,当身体受到感染时,炎性因子会刺激肝细胞,进而产生C 反应蛋白,并呈现含量持续升高状态,同时C 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该项指标升高则显示炎症或感染存在。将 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可有效提高细菌感染的准确性。细菌感染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和 C 反应蛋白含量提升现象,出现两项指标均升高时可明确确诊为细菌感染。出现一项指标升高或两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时,则排除细菌感染风险。两项指标明显升高则提示免疫系统与细菌对抗比较激烈,炎症反应进展。出现两项指标大幅度升高时,则显示有明显感染后的严重机体损伤,免疫系统高度应激。依据结果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及严重程度,便于及时科学定制合理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说明,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卓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反映出感染情况及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治疗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朱明轮,崔艳梅,马松涛.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系统医学,2025,10(4):36-38.
【2】侯绪亮.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应用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5,23(12):109-111.
【3】左雪枚.全血 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业,2024,33(S01):115-117.
【4】李飞.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5):96-98.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20.05.043.
【5】尹冬梅.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57-58.DOI:10.15912/j.cnki.gocm.202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