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风险辨识与可靠性提升

作者

陆雨凯

大唐南京发电厂 210000

1 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概述

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装置、控制系统、执行机构以及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实时获取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热工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并将这些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和采集到的数据,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指令,执行机构则通过调节阀门开度、电机转速等方式,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精确控制。人机界面为运行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操作和监控平台,方便运行人员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干预和调整。

2 热控系统风险辨识

2.1 硬件风险

传感器作为热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前端,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中,容易出现故障。例如,温度传感器可能因热电阻丝老化、断裂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压力传感器的膜片可能因长期受压而损坏,造成压力测量偏差。传感器故障会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错误的数据,进而引发控制失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控制器是热控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发出。控制器可能因硬件老化、电子元件损坏、散热不良等原因出现故障。例如,控制器的 CPU 芯片可能因过热而性能下降,导致数据处理速度变慢,甚至出现死机现象;控制器的电源模块故障可能导致整个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使热控系统失去控制功能。

2.2 软件风险

热控系统的控制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被触发,导致系统出现异常。例如,软件中的逻辑错误可能导致控制策略执行错误,使设备运行状态失控;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影响热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修复软件漏洞、提升系统性能,热控系统的软件需要定期进行升级。然而,软件升级过程可能会引入新的问题。例如,升级后的软件可能与现有硬件不兼容,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升级过程中如果出现中断或错误,可能会损坏软件系统,使热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3 热控系统可靠性提升策略

3.1 优化硬件配置

应优先选用符合 IEC60751 标准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 SIL3 认证智能压力变送器。高温高压区域推荐陶瓷封装双冗余热电偶,工作温度- ⋅200C ~1200C 并带自诊断功能,偏差超量程 1.5% 自动报警。振动敏感区域压力传感器需配置脉冲阻尼器和防震支架以抑制 30Hz 以下振动。控制器应选用符合 IEC61508SIL2 的 DCS 系统,关键回路采用三重模件冗余。锅炉主控、汽机 DEH 等子系统应部署扫描周期 <50ms 的独立 SIS 系统。辅网控制系统可采用模块化 PLC,配置 gtrsim30%I/O 余量。执行机构需 IP68 防护智能电动型,关键阀门配双作用气缸和电磁阀冗余。高温蒸汽调节阀建议用硬化合金阀杆配 0.5 级定位器。粉尘区域执行机构应设正压吹扫系统,维持箱内气压高于环境 200Pa 。

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重要硬件实施预防性维护策略。通过振动分析仪定期检测电机轴承状态,当振动速度有效值超过 4.5mm/s 时安排检修。运用红外热像仪每季度扫描电气柜连接点,温升超过环境温度35℃的触点需立即处理。配置备品备件智能仓储系统,关键模件库存量应满足 72 小时应急更换需求,并实施周期性通电检测制度,确保备件存储期不超过 18 个月。

3.2 强化软件管理

软件开发商应及时关注热控系统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并发布相应的补丁程序进行修复。火力发电厂应建立软件漏洞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软件的漏洞情况,及时安装补丁程序。在进行软件升级时,要制定详细的升级计划,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升级后的软件与现有硬件和其他软件系统兼容,不会引入新的问题。同时,要做好软件升级前后的数据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

加强热控系统的数据安全管理,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措施。对传输中的数据和存储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设置严格的用户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对数据进行访问和修改。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3.3 改善运行环境

为减少电磁干扰对热控系统的影响,对热控系统的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屏蔽。采用屏蔽电缆传输信号,在设备外壳和机柜上安装屏蔽层,将电磁干扰隔离在设备外部。同时,完善热控系统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接地良好。合理设置接地电阻,减少接地回路中的干扰电流,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热控系统的机房和设备安装区域,安装空调、除湿机等设备,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变化,并通过监控系统进行报警。当温湿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确保热控系统的电子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对热控系统的设备安装区域进行防尘处理,安装空气过滤器,减少灰尘进入设备内部。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清除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灰尘。对于存在腐蚀性气体的区域,要采取防腐措施,如对设备进行防腐涂层处理、选用耐腐蚀的设备和材料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4 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分层培训体系,按岗位制定差异化方案。新员工完成 120 学时岗前培训,重点学习热控原理图识读、DCS 组态操作及 SIS 报警处理流程。在岗人员每季度开展 16 学时演练,强化 RB 工况参数整定、磨煤机跳闸应急处置,响应时间需低于规程值 90% 。技术团队每年 48 学时专项研修,涵盖智能 PID 算法、通信协议诊断等前沿技术,采用"理论 + 实操 + 复盘"模式,如给水泵案例教学要求通过 HMI 参数追溯故障并完成全流程操作。

构建数字化考核机制,用 KKS 编码关联操作记录,设立参数准确率(≥98% )、诊断时效( ⩽15 分钟)等指标。实施五星级工程师认证,分级授予系统权限(如四级可改主 PID 参数)。每月发布技术通报解析典型案例,季度组织新技术研讨。建立云端知识库集成说明书、逻辑图等资料,支持三维模型联动检索,确保技术人员可随时调取 SAMA 图分析。

4 结束语

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热控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明确了硬件故障、软件漏洞、环境因素及人为操作失误等方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采取优化硬件配置、强化软件管理、改善运行环境及加强人员培训等可靠性提升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热控系统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火力发电厂应持续关注热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不断完善风险辨识与可靠性提升措施,确保热控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火力发电厂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热控系统的可靠性提升工作也将不断深入和完善,为火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竺佳莹.火力发电厂热控保护及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24,22(20):206-208.

[2]邹毅,罗会文,雷鸣,等.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8):190-191+194.

[3]赵创.火力发电厂的热控保护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22,(11):11- 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