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国际采购管理研究:基于供应商选择与风险防范的分析
丁龙根
中国化学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一、引言
国际工程采购管理是工程成功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工期、成本和质量。对中国工程企业而言,自加入 WTO 以来,国际市场机会增加,但也伴随复杂的采购环境和更高要求。近年来,国际公共采购改革强调透明、公平和电子化,对走出去的企业提出挑战。国际市场的变化不仅在政策制度,也在竞争和客户需求层面。例如,一些国家在协议中增加了环境标准、社会责任和本地化比例。要保持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提升采购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三化建”)作为大型工程总承包与施工企业,承担大量国际化工、能源项目,具备丰富实践。本文以“三化建”为例,研究其国际采购的供应商选择与风险防范,并结合国际公共采购改革提出改进建议
二、国际工程采购管理框架
2.1 国际采购合同模式与操作方式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采购合同模式经历了从传统总承包(TGC)、平行发包(SC)到设计—建造(DB)、交钥匙(Turnkey)、BOT 等多种模式的演变。这些模式在责任划分、风险承担和采购方式上各具特点。近年来,电子招标和电子竞价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国际采购的透明化与高效化。随着电子化采购平台的普及,企业采购活动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纸质文件和线下沟通方式,更多地依赖在线比价、电子投标和自动化评标系统。这一趋势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2.2 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
供应商选择不仅关系到物资质量和价格,还直接影响工期与利润。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能减少主观性,提升决策合理性。《国际工程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与采购风险防范研究》提出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涵盖技术、质量、响应速度、供货执行与价格五类指标。通过该模型,企业可将模糊与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评价,形成更科学的排名,提高采购决策的稳定性。此外,供应商选择还涉及长期合作关系。对三化建而言,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不仅是交易,更是战略合作的重要环节。在跨国项目中,良好合作关系往往决定工程成败。
2.3 国际公共采购规则的新趋势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研究,国际公共采购规则改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透明化和信息公开,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平;
2. 强化供应商关系管理,突出中小企业的参与机会
3. 电子化和标准化,推动电子平台与标准合同体系的普及;
4. 采购责任追溯机制,要求采购方对风险防范和履约负责。
这些趋势不仅改变了发达国家的采购模式,也正在逐步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政府项目也开始引入电子化平台和透明化机制,中国企业必须快速适应。
三、的国际采购现状
3.1 供应商选择实践
“三化建”在海外项目中通常采用竞争性招标与框架协议相结合的方式。在非洲、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公司通过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库来保障物资采购。在这些项目中,三化建往往选择与其在国内有过合作经验的供应商,以降低合作的不确定性。然而,在一些新进入国家,供应商认证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突出,这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物资供应延迟或价格虚高的情况。公司在供应商认证、资质审核和履约考察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体系。
3.2 采购风险特征
在国际项目中,“三化建”面临的采购风险主要包括:
- 供应商履约风险:部分供应商因资信不足导致设备延迟交付- 外部环境风险:政局不稳、汇率波动、运输条件恶劣;
- 制度风险:目标国公共采购法规与国际标准差异较大,可能造成合同纠纷。
此外,还存在文化差异、宗教因素等隐性风险。例如,在中东地区,部分宗教节日可能导致劳务供应不足;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变化频繁,也容易造成合同履约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若缺乏预警机制,往往会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上升。
四、优化供应商选择与风险防范的路径
4.1 构建科学的供应商评价模型
借鉴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三化建”可在供应商选择中引入多维度定量评价,设置权重分配,减少主观判断。例如,将技术能力和履约历史权重提高,以保障长期项目的稳定性。此外,还可引入绿色采购和社会责任指标,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2 建立采购风险预警系统
论文提出的风险预警模型可通过“绿灯—黄灯—红灯”机制来动态监测采购风险。三化建可结合自身信息化系统,将风险监控与项目管理软件集成,实现实时预警与应对。同时,应建立跨部门的风险应急小组,确保在风险出现时能够迅速响应。例如,在运输延迟的情况下,可通过多渠道物流方式进行替代,降低损失。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也能帮助企业更精准地识别潜在风险。
4.3 对接国际公共采购新规面对国际采购规则改革,“三化建”应:
1. 提高透明度:主动公开采购流程和供应商评估标准
2. 重视中小企业合作:在项目中合理引入本地中小供应商,提升合规性
3. 推进电子化采购:利用国际化电子招标平台,提升效率与合规度;
4. 落实责任追溯:建立采购全过程档案与责任追溯机制,以应对合同争议
特别是随着国际社会对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视,三化建在采购活动中还应考虑碳排放、环保材料使用等因素。
五、案例分析:某海外化工项目
在某西非化工厂项目中,三化建采用竞争性评估法选择设备供应商。通过技术、价格与交货期的综合评分,公司最终选定一家本地供应商。但在执行中,因运输环节不可控,设备延误两周。若在供应商选择阶段引入风险预警模型,或可提前识别风险,并在合同中设置更严格违约条款。该案例说明供应商选择与风险防范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本地供应商在技术和质量管理上的不足,提醒三化建在今后项目中应更加关注其能力建设,并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合作伙伴水平。
六、结论
随着国际公共采购规则的改革,国际工程企业面临更高的透明度、合规性与电子化要求。作为“走出去”的代表性,应在供应商选择上引入科学评价体系,在风险防范上建立预警机制,并在制度对接上适应新趋势。未来,三化建还应推动数字化采购,建立合规数据库,积累跨国合同经验,并在绿色采购、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制度化与信息化结合,三化建有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并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塑造更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刚. 《国际工程采购管理中供应商选择与采购风险防范研究》. 硕士论文, 2006.
2. 李学斌. 《国际公共采购规则及各国改革动向的“主旋律”》. 中国政府采购网, 2019.
3. . 公司官网与相关项目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