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轧钢机械设备振动分析与故障诊断研究

作者

罗婧青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前言

轧钢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轧辊的旋转产生压力来改变钢材的形状,以满足工业产品设计要求。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测和维修轧钢机械设备。轧钢机械的安全运行管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管理人员应对设备中的硬件部分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 设备振动故障原因分析

1.1 设备的制造、安装精度

由于轧钢机械设备属于大型机械生产设备,相关规定对于其精密度的要求并不高。然而,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具有特殊性,对精确度和形状要求较高。因此,在设备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达到规定的精度管控要求,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因此,轧钢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也需要具有高度精密度,否则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下,会影响整个生产设备的精密度,从而引发机械振动,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

1.2 零部件磨损

零部件的磨损是导致轧钢设备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轧钢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零部件难免会发生磨损现象,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轧钢设备的运行状况产生影响。例如,齿轮和轴承的磨损。当齿轮严重磨损时,会影响减速器内部啮齿的咬合状况,产生偏差,进而影响轧钢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作为轧钢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如果轴承在高负荷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会导致轴承滚子和滚珠在内圈和外圈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降低转动的精准度,导致振动。

1.3 零部件腐蚀

零部件的腐蚀也是导致轧钢设备振动的因素之一。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线雾气和潮湿等原因,零部件容易受到腐蚀影响,随着腐蚀的加剧,零部件的性能损失,进而导致轧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

1.4 转子发生异常

在机械设备中,转子是电机内部的旋转部分,需要高速运转,因此也是常见出现问题的零部件之一。特别是在装配过程中,转子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导致,此外也可能是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形变或者存在偏差,导致转子质量不均匀,转子与转轴之间出现松动,使得转子轴承发生一定频率的振动,最终破坏支撑转动的轴承。

1.5 齿轮系传动过程中发生异常振动

作为传动机构,齿轮在轧钢机械中非常常见。在齿轮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齿的磨损和齿根断裂等情况。这些情况通常是由于高速运转时齿轮波动幅度超出负载引起的,会导致齿轮磨损甚至齿根断裂,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行状况。

1.6 电机振动故障与原因

电机在轧钢机械设备中被广泛应用,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电机在高频率下的使用,常出现振动故障。通过实验分析可以得知,电机振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电机转子的安装未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导致不对称情况出现而引发振动。其次,电机的电子安装过程中,转子和定子出现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导致电机在高速运转时产生轴系振动,甚至发生断裂。

1.7 滚动轴振动故障和原因

当滚动轴内部工作效率与规定标准产生较大偏差时,滚动轴承会失效。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调试和处理故障,否则,在齿轮轴承负载过大、运行速度过快时,会加速齿轮磨损,导致轧钢机出现严重振动。

2 振动故障诊断方法

2.1 时域分析

振动幅值监测: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分析峰值、均方根值(RMS)等统计指标,判断振动强度是否超限。

波形分析:观察时域波形中的周期性冲击、调制现象,初步定位故障类型(如轴承故障引发的周期性冲击)。

2.2 频域分析

FFT 频谱分析: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识别故障特征频率:

轴承故障频率:内圈/外圈/滚动体故障频率与转速、几何参数相关。

齿轮故障频率:齿轮啮合频率及其谐波、边带频率。

转子故障频率:1 倍频(不平衡)、2 倍频(不对中)振动。

包络解调分析:提取高频振动信号的包络,用于诊断早期轴承故障(如点蚀引发的微弱冲击)。

2.3 时频分析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分析非平稳振动信号(如启动、停机过程中的瞬态振动),识别故障演化过程。

小波变换:在时频域同时定位故障特征,适用于复杂振动信号分析(如轧机传动系统多部件耦合振动)。

2.4 三维全息谱分析

多测点振动融合:通过轴向、径向、切向等多方向振动信号融合分析,构建设备振动全息图谱,定位故障源(如齿轮箱中某一齿轮的故障)。

3 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流程

3.1 监测点位选择与传感器安装

关键部件定位:在轧机主传动系统(减速机、联轴器、电机轴承)、轧辊、齿轮箱等振动敏感部位安装加速度传感器。

多方向监测:同步采集轴向、径向、切向振动信号,全面反映设备状态。

3.2 数据采集与传输

高精度传感器:采用工业级加速度传感器(量程 、频率范围 0.5-10kHz),满足轧钢设备强振动监测需求。

无线传输与边缘计算:通过 LoRaWAN、5G 等无线技术,将振动数据传输至边缘网关,实现本地化预处理与报警。

3.3 故障诊断与决策

实时诊断平台:基于云端或本地服务器,部署振动分析算法(如FFT、包络解调)与故障诊断模型(如SVM、CNN),生成诊断报告与维护建议。

维护决策支持:结合设备历史维修记录、生产计划,制定维修优先级与方案(如停机检修、备件更换)。

4 发展趋势

4.1 智能化与自主化诊断

基于AI 的振动监测系统可实现故障自动诊断、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减少人工干预。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如 LSTM、Transformer)预测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UL)。

4.2 无线化与边缘计算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边缘计算技术结合,降低布线成本,实现实时本地化处理,减少云端传输压力。例如,在轧机齿轮箱部署无线振动传感器,边缘网关实时分析振动数据并触发报警。

4.3 多源数据融合

融合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多源数据,构建设备健康状态的多维画像,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例如,通过振动+温度联合诊断电机轴承过热故障。

4.4 数字孪生与虚拟运维

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设备虚拟调试、故障模拟与维修训练,推动轧钢设备运维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升级。例如,构建轧机传动系统的数字孪生体,模拟齿轮断齿故障演化过程,优化维护策略。

结束语

轧钢机械设备振动故障诊断是保障钢铁生产线高效运行、降低维护成本的核心技术。通过时域、频域、时频域分析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可实现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精准诊断与智能维护。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振动故障诊断将向实时化、自主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演进,推动轧钢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企业需以振动故障诊断为抓手,构建“监测-诊断-维护-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忠念.轧钢机械振动故障的分析及诊断[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9):158-160.

[2]李亚飞.轧钢机械振动故障原因和策略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1,41(3):167-168.

[3]李建平.轧钢机械振动故障原因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