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培养的路径探究

作者

刘露 殷孝辉

长春力旺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在教育改革中占据了关键地位。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 的计算思维,能够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培养 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紧密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展开。然而, 计算思维的培养,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培养路径的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 计算思维的内涵与小学教育需求

1. 计算思维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通过算法设计、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等方法来实现有效的问题求解。最早由Jea nette Wing 提出,她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技能,与数学、科学、工程等领域紧密相关。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思维已不再局限于编程和算法,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广泛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在复杂情境下进行高效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2.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逐渐从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了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例如,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Scratch编程软件,逐步掌握了图形化编程的基本概念。通过“拖动模块”来创建程序的过程,学生学习了分解问题、设计算法和调试程序等基本技能。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了技术工具,也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算法与逻辑的关系,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通过这种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操作技能,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3. 计算思维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思维,更是影响学生整体素养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在培养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逻辑分析能力,还能锻炼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通过编程实现一个小游戏的设计,他们 游戏规则、分析玩家行为、调整游戏难度等。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编写代码,更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实施路径

1. 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注重技术操作的学习,更强调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计算思维

2. 项目式学习(PBL)在计算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PBL)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围绕一个实际项目展开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思维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设计一个智能小车”项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先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智能小车的功能需求,再根据需求设计小车的外形和控制系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硬件和软件的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如何编写控制程序、如何设计传感器功能等。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分解、模块化设计,模拟开发,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使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跨学科融合与计算思维的深化

跨学科融合是一种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助于计算思维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信息科技课程可以与数学课程结合,设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项目。学生在该项目中,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食堂的餐品销售数据、校园温度数据等,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用编程工具如Python 或Excel 生成数据图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数学上应用了统计知识,还在信息科技的环境中学习了如何运用算法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如数据分析、问题建模和模型优化等。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信息科技的基本技能,还促进了他们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多种学科的能力。

结论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核心能力,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融合等多种实施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路径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任务驱动学习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思维,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项目式学习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践平台,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资源整合和问题解决,进一步深化了计算思维的应用。跨学科融合的方式,通过将计算思维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他们跨学科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巍. (2019). 《计算思维与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融合路径》. 教育研究与实验, 10(6), 56-59.

[2]张伟. (2020).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探析》. 现代教育技术, 30(3), 44-48.

[3]赵红. (2018).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教育, 24(4), 22-27.

[4]王鹏飞. (2021). 《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计算思维教育研究》. 小学教育学刊, 25(1),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