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管理中变更管理探讨

作者

张吉刚

湖北筑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一、前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想要进行工程变更,要在一定的范围进行控制,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施工资金的投入量,又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将整个工程完美的收工就离不开管理,工作的合适变更,因为管理工作的合适变更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变更管理流程构建

2.1 变更识别与需求确认

建筑工程中的变更管理流程始于对变更事件的主动识别,包括现场施工反馈、质量异常发现、设计技术协调及外部环境条件调整等多种触发点。对于每一项变更需求,必须明确变更的性质、影响范围及技术关联性,避免非实质性变更干扰项目计划。在识别过程中,应对变更事项与原始合同条款、设计依据及工程规范进行比对,判断其是否属于合同管理范畴内的有效变更请求,形成变更立项依据与初步判定结果,为后续流程奠定基础。

2.2 变更评估与方案制定

一旦确认变更需求的合理性,需组织项目管理部门、技术团队及造价人员共同参与评估,对变更的技术复杂性、成本影响和进度波动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应涵盖工程施工难度、材料设备替代性、现场协调程度以及施工安全保障等要素。基于评估结果,编制完整的变更处理方案,具体包括设计修改说明、施工工艺调整安排、资源分配优化建议及风险预警提示,保障变更执行具备技术可行性与资源匹配能力,降低实施风险。

2.3 变更审批与流程执行

为了保障变更实施的合法合规性,应通过标准化流程图建立统一的审批通道,明确各参与方在变更流程中的审批权限与职责边界。项目管理单位、业主代表、监理机构及设计部门应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签章,并通过线上审批平台或项目协同系统完成文件流转与变更授权,提升审批效率与决策透明度。此阶段重点在于确保文档留痕完整、变更决策可追溯,同时强化流程规范执行,避免无序变更干扰项目进展。

2.4 变更落地与结果复核

在变更审批通过后,应立即将相关内容落地执行,包括施工现场调整、施工图纸修改、作业计划更新与进度节点重新设定。实施过程中应设置监理及技术复核机制,对施工结果与原变更方案进行对比审查,确保执行一致性。完成施工调整后,还应组织造价复核工作,核实变更造成的实际成本差异,形成变更记录文档并归档入项目管理资料库。通过闭环管理实现变更事项全过程控制,提升项目数据完整性与绩效评估的精准性。

三、变更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3.1 合同条款约束机制

工程合同是管理变更行为的基础框架,其内容应明确变更的适用范围、处理流程、审批权属及费用调整机制。在合同编制阶段,需针对常见变更事项设定响应规则,如费用核算模式、时间影响调整方式与责任分摊原则。对重大变更,还应增加风险预控条款与违约处理约定,确保合同具备执行力与争议约束力。合同文件的清晰性是后续变更管理高效运行的前提,有助于降低因边界不清引发的责任纠纷。

3.2 变更对工程进度的影响评估

在变更评审过程中,必须对其可能造成的工程进度冲击进行专业分析。采用项目进度计划软件或关键路径法(CPM)进行任务节点模拟,可快速识别进度延误风险与资源冲突点。对具备一定干扰风险的变更事项,应提出备选施工组织方案与协调策略,包括材料提前采购、工序调整与人员调配优化等措施,确保施工节奏维持稳定。通过科学评估进度影响,可显著降低因变更导致的停工、返工或工序断层现象。

3.3 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管理

工程造价的波动受变更事项直接驱动,因此需在造价管理体系中建立变更成本独立记录与追踪模块。通过动态造价软件设定预算控制区间与费用预警边界,实现变更成本的实时识别与预判分析。在变更执行前进行目标成本模拟,在执行后进行结算比对,形成预算偏差图与调整报告。这种前后对比机制有助于提升资金管控的精度,并为未来项目构建变更成本控制模型提供数据参考。

3.4 多方协同与信息同步机制

变更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各参与方信息同步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建立变更通告机制与多角色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由项目管理单位统一发布变更通知、设计单位更新图纸信息、施工单位调整作业计划、采购部门变更物料清单、监理单位监督变更执行的协同流程。通过平台功能实现任务分配自动化、责任归属清晰化与进度反馈可视化,有效减少沟通延迟与误解,构建变更管理中的高效协同运行模式。

四、信息化技术在变更管理中的应用

4.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支撑

BIM 技术在变更管理中的应用可通过构建多维模型实现变更内容的直观展示与影响分析。模型更新功能可将设计变更直接反映到结构模型中,帮助管理人员分析构件间的技术关联与施工冲突点。BIM 可支持碰撞检测、图纸更新同步与施工场景模拟,提高变更的分析效率与落实准确性。结合时间轴与进度计划功能,还可实现变更对施工顺序的影响预测,有助于优化施工节奏与资源配置。

4.2 项目管理平台集成

信息平台在变更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为流程数据的集中管理与业务节点的标准化联动。平台应具备变更事项登记、审批流转、方案发布、文档归档与执行反馈等功能模块,通过权限管理实现角色分工、数据安全与流程可控。流程自定义功能可支持不同项目类型调整审批路径与责任配置,提高平台适配能力。平台的数据统计与报表分析功能还能为管理层提供变更趋势分析与风险预警,有助于指导项目整体优化。

4.3 移动终端与远程变更管理

在施工现场使用移动终端可快速提交变更请求、上传图像记录与实时反馈问题信息。系统支持移动拍照识别与GPS 定位,将变更事件的现场特征与位置属性精确记录,实现变更识别与反馈的高效闭环。同时远程管理模块支持上级管理机构同步查看处理进度、调度资源与下发指令,实现异地变更监控与项目跨区域协同管理,增强管理链条的应急响应能力与控制广度。

4.4 数据分析与变更行为统计

通过建立工程变更数据库与统计分析工具,可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变更行为进行归类整理与数据建模。系统可按变更类型、责任主体、发生阶段与影响维度进行指标分析,形成变更频率图、变更响应趋势线与责任比例统计图。此类分析成果可应用于后续项目管理方案优化、

制度修订建议与人员培训方向调整,增强项目团队对变更行为规律的掌握与控制能力。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工程变更的发生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工程变更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且与工程质量、工期进度、施工安全、成本投入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所以,应进一步提高对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要求。要在工程各阶段、各环节强化管控力度,与项目具体情况相结合开展全方位的分析研讨工作,减少随意或者盲目变更情况的产生,为项目顺利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石岩. 建筑工程管理中变更管理探讨[J]. 河南建材,2023(5):140-14

2.

[2]高孟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情势变更索赔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22(6):363-364+367.

[3]龚伟洪.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变更管理的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1(7):85-86.

[4]赖宁玲.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变更管理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