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示范,立德树人
徐彬
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要求教育者在知识传授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与精神的培育。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引导者,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行为示范所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然而,在当下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行为示范的教育功能,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实施策略,成为初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初中教育体系的基石,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经历着身心的剧烈变化,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模仿能力较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成熟。良好的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意识。同时,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
(二)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部分班主任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科教学,导致德育工作时间被压缩,内容边缘化。在德育方法上,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占据主导,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的考量,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情感共鸣。此外,德育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过于强调理论化、抽象化的道德规范,未能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相结合,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
二、行为示范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一)榜样引领作用
初中班主任的行为示范具有强大的榜样引领价值。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班主任通过自身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关爱他人等良好行为表现,能够为学生树立直观且可感的道德标杆,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
(二)情感沟通桥梁
行为示范是搭建师生情感沟通桥梁的重要纽带。班主任通过日常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等行为,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温暖与信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能够增强学生对班主任教育引导的认同感,使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德育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班主任的行为示范对班级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作用。当班主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文明礼貌的言行影响学生时,能够带动整个班级形成和谐向上、互帮互助的班风。良好的班级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品德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行为示范的实施策略
(一)日常言行示范
日常言行示范要求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点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言语交流上,使用文明、温和、鼓励性的语言,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避免使用贬低、指责性的话语。在行为举止上,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到岗、认真备课授课;注重自身仪表仪态,保持整洁得体;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公平公正,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
(二)榜样引领示范
榜样引领示范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挖掘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典型,通过班会、班级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他们勤奋学习、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优秀事迹,鼓励其他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班主任自身也要不断追求进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
(三)活动实践示范
在组织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行为示范作用。在活动策划阶段,展现出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设计;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以身作则,遇到困难时勇于担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克服困难;活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汲取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四)家校协同示范
家校协同示范强调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合作。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沟通等多种渠道,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注重自身的行为示范,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同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的德育方式,形成家校德育合力,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
(五)自我反思与提升
自我反思与提升是班主任不断优化行为示范效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定期对自己的德育工作进行反思,分析在行为示范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德育方法,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行为示范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
(六)制度规范示范
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和执行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制度规范示范。在制定班级规则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体现民主与公平原则,让学生明白规则制定的意义和目的。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自己和每一位学生,以公正、严谨的态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通过制度规范示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
结束语
行为示范是初中班主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初中德育工作的复杂现状与诸多挑战,初中班主任应深刻认识行为示范的重要价值,将日常言行示范、榜样引领示范、活动实践示范等多种策略有机结合,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提升,加强家校协同,完善制度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行为示范的教育功能,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范广霞, 郭春霞.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 (06): 214-216.
[2]高振鑫.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试题与研究, 2023, (05): 123-125.
[3]杜金学.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读写算, 2022, (18):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