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任务驱动式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颜婷婷

滨州市滨城区第四小学 256600

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全面要求。阅读是教学核心,其成效关乎学生语文素养养成。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方式单一、侧重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制约学生阅读积极性与思维发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契合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为破解困境提供有效途径,实践价值显著。

一、以生为本,课前任务重认知

当前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育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以往部分教师让学生自主预习文本,虽想为教学铺垫,但因学生缺经验,收效甚微。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可依文章提示与学生认知,设计预习清单,让学生按单完成、记疑问并课上交流,以提升预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去外婆家”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设计了几项环环相扣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先通读课文标题和插图,试着猜想“去外婆家”的路上会发生哪些事,再联系自己去亲戚家的经历,在笔记本上写下三个可能出现的场景。这个任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既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在猜想与验证中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接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通过查字典标注读音和意思,再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和“去外婆家”相关的话。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识字能力,又让学生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为读懂课文内容扫清障碍,同时积累表达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回忆去外婆家时的路线、看到的风景,用彩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路线图,并在旁边写下三个最难忘的画面。这项任务将文本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绘画与回忆中感受课文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场景的理解,还能在课堂分享时带来更丰富的交流素材,为深入体会亲情主题做好铺垫。这些预习任务难度由浅入深,从猜想场景到字词积累,再到生活联结,层层递进。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既能自主梳理课文信息,又能调动生活经验参与学习,在主动探究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让后续的教学活动能更顺畅地展开。

二、自主探究,课中任务强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很重要。新课标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在参与中发展核心素养。教学中可创设生活情境或借技术再现场景,引出任务,激发动力,驱动探索,挖掘语文元素,建立情感共鸣,增强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秋天的雨”时,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秋天的雨带来的缤纷色彩、丰收景象和动植物的准备,让学生感受秋雨的美,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导入阶段,教师可用信息技术手段分享微课视频。视频里呈现秋雨滋润下的山林、挂满果实的果园、准备过冬的小动物等画面,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在雨中摇曳,松鼠忙着储粮,青蛙钻进泥土,这些鲜活的场景能瞬间吸引学生。当学生对秋雨充满好奇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找出文中描写秋雨带来的变化及相关景物,并在班级分享,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梳理文章内容,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之后,为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掌握写作手法,教师可布置分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探讨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秋雨,分析这些手法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发现文中把秋雨比作钥匙、颜料,将银杏叶说成小扇子等妙处,在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掌握写景文章的表达技巧,提升分析与合作能力。

三、巩固拓展,课后任务促实践

当前部分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仅讲解技巧与文本内容,未做拓展延伸,限制了学生思维。新课标背景下,应着眼核心素养,阅读任务完成后,可依学生表现设计写作、课外阅读等拓展任务,联结生活,促知识活用,驱动探究,发展素养。

例如,在教授“一块奶酪”时,文中通过对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动作”“盯着奶酪渣的眼神”以及小蚂蚁们“左瞧右看的神态”“小声嘀咕的话语”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集体生活中规则的力量与谦让的美好,让学生在情节中深刻体会到“律己才能服人”的道理。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围绕“规则与谦让”这一核心主题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身边体现规则意识的场景——无论是食堂打饭时同学们自觉排队的秩序,还是小组合作时大家轮流发言的默契,或是游戏中遵守约定的坚持,把这些场景用文字记录下来,再配上自己绘制的简笔画,做成“生活中的规则故事集”。在搜集素材、整理文字、构思画面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课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不仅深化了对“规则”内涵的理解,还在实践中锻炼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以“班级里的一次分享时刻”为主题写一段短文。比如描写分糖果时,班长“踮着脚把最后一颗糖递给小个子同学”的动作,或是同学“攥着糖纸却先递给同桌”的瞬间,或是大家“眼睛亮晶晶盯着糖果却没人争抢”的模样。学生动笔时,会自然借鉴文中对蚂蚁们的细节刻画手法,将阅读中习得的描写技巧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让文字充满画面感。这些拓展活动既紧扣课文的重点,又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巩固所学知识,在迁移运用中提升综合素养,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滋养心灵、指导行为的成长养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式教学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活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的任务设计,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阅读分析、表达及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教师应持续钻研,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优化任务设计,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优势,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为其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吴财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5(08).

[2]刘艺闻.学习任务驱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2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