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素养导向下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陈蓉芳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中学 527400

一、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价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学会教材中的道德与法律观念,还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塑造健全人格,发挥课程的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二)有利于推进综合学习与实践育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理解课程中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准则和遵守法律法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知识,在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积极地自我反思,在道德与法治实践中,增加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其“知行合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设计围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进行,促进学生道德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有利于推动评价方式改进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模式中,往往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程考试成绩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进行评估。这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有效地对学生实践情况和学科素养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引入过程评价,观察学生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生活实际表现,全面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二、制约“教—学—评”一致性达成的原因分析

(一)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认识不到位

由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而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认知不够,无法意识到其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理念认知不到位导致教师虽然看似使用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连贯起来,无法发挥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三者内部不统一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以“一言堂”讲课模式为主,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足;其次,在学生学习中,学生没有转变学习观念,多数情况下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动力;最后,在教学评价中,由于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停留在表面,仅注重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使教、学、评难以在内部达到统一,发挥各个环节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操作性不支持一致性达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操作中,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和进行教学评价中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影响该

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发挥。

三、有效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一)尝试以综合视野读懂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需充分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理解其中对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学生年龄阶段和教学内容,设计明确的细分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将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细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易理解性。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尊重他人”有关知识时,将教学目标细分为要求学生理解尊重含义,分析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并将尊重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二)重视目标在一致性达成中的核心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因此,教师需依据核心素养要求,明晰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提供方向性支持。例如,在“走进法治天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法律的意义,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要求学生解释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能应用法律知识分析生活实际现象和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三)改进评价方式以促进教与学

推进“教、学、评”一致性不仅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教学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主体,设计全面的评价指标,使教学评价能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利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得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还需采用个性化的反馈,如对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多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其发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的闪光点,促进其提高道德与法律认知,并在生活中践行课程教学中的有关道德准则和法律意识。

总之,在素养导向下,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受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师需从研读课程标准、明晰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评价方式等层面着手。

参考文献:

[1]李荆.素养导向下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问题与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4,(05):8-11.

[2]王娟.“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5,(12):126-128.

[3] 成运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教— 学— 评” 一致性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4,(10):52-54.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5YQJK129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