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交媒体环境下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作者

陈欣妍 指导老师:王巧力

邵阳市第一中学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成为了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其法治意识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社交媒体在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手段进行干预与引导,提升高中生的法治素养。

一、社交媒体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影响

1.社交媒体的特点与高中生的使用现状

社交媒体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与他人互动的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在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几乎所有高中生都有至少一个社交媒体账户,其中大部分时间用来浏览内容、分享信息和进行社交互动。微信是高中生最常用的社交平台之一,学生通过微信群进行讨论,发布学习动态,同时也在平台上获取新闻、娱乐内容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高中生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通过社交平台,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意见,这些内容的多样性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到各种法律、社会伦理和道德讨论。微信、抖音等平台上的法律普及内容,诸如法院判决案例、法律知识讲解视频等,成为了学生了解法律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学生在使用这些平台时,也容易受到误导,因信息的真假和准确性难以辨别。

2.社交媒体对法治意识的正面影响

社交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广泛的法治教育资源。以抖音平台为例,许多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公益组织利用短视频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例如,某些法治教育频道通过讲解典型的案例,如网络诈骗、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常识。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社交媒体也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法律意见的平台。许多学生通过微博、知乎等平台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和法律事件的看法,讨论社会热点话题。通过与他人交流,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也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法治思维。例如,一些学生会在讨论中提到自己对某个法律事件的看法,这种互动和讨论促进了法治意识的提升。

3.社交媒体对法治意识的负面影响

尽管社交媒体在法治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些社交平台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误导性的法律观念,尤其是一些带有个人观点或偏见的内容,可能会误导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例如,某些自媒体通过煽动性语言和夸大其词的方式,曲解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产生对法律的不信任,甚至模糊法律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界限。另外,社交媒体中的负面信息,如网络暴力、恶搞法治事件的短视频等,极易导致高中生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某些青少年可能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忽视了法律的约束力,甚至在网络上进行违法行为,如散布谣言、恶意攻击他人。社交媒体平台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增加了法律监管的难度,一些不当行为也因此得到了

扩散。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法治意识培育的策略

1.增强社交媒体平台的法治教育功能

社交媒体平台本身具备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潜力。为了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平台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微博为例,微博平台在一些法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微博联合法治部门推出“法治公益周”活动,通过转发和互动,向广大用户传递法律常识,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此类活动将法律知识与时下流行的社交互动相结合,不仅能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法治意识。

2.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社交媒体法治教育

学校教育是法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在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当下,学校应当结合青少年对社交平台的高度依赖,创新法治教育方式。例如,某些学校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 群,定期推送法治教育内容,结合网络热点话题开展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群体事件来分析相关法律条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身边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理解法律的现实意义。

3.家庭教育中的法治意识引导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法律知识引导。例如,家长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中分享法律相关文章,讨论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条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看涉及法治内容的影视剧和纪录片,激发孩子对法律的兴趣,提升其法治素养。

结论

社交媒体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深刻影响着高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社交媒体既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法律知识资源,也带来了误导信息的风险。学校、家庭和社交平台自身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利用其广泛的传播特点加强法治教育功能,是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内容形式、提供互动平台,能够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法治学习中。此外,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将法治教育与社交平台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外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也应承担起为孩子提供法治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参考文献

[1]王涛. (2022).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教育理论与实践》,(10), 45-50.

[2]陈娟. (2021).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3), 33-38.

[3]李志强. (2020). 校园社交平台在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现代教育技术》,(6), 21-26.

[4]周婷. (2021). 法治教育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创新与挑战. 《法学教育与实践》,(4),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