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张永祥

辉县市文昌中学 453600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还关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已成为教育者和课程设计者的重要任务。化学学科素养不仅仅是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实验操作技能等。如何在初中阶段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化学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它包括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现象的能力;能够在实验中遵循科学方法,进行设计、操作、观察和数据分析的实验能力;具备从化学角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化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态度;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还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化学学科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充当主导角色,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需求。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从而自主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变质、铁的生锈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背后的原理。这种基于生活实际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奥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和讨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反应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原理。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然而,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往往被忽视,或者只是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参与。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

首先,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化学现象的发生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氧气的制取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推算出氧气的制取效率。通过这种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理解氧气是如何生成的,还能够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

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并进行结果分析。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酸碱反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酸碱的中和反应过程,从中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入

化学学科素养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化学知识本身,还应注重学生在多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将化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化学现象,并形成综合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将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的多维度和多角度。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中的函数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还能够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推导,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化学与物理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比如,在讲解物质的状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将热力学知识与化学变化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更为全面的学科素养。

4. 创新评价方式,关注综合素质

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在创新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教师应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例如,除了期末考试,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报告、课堂小组讨论、项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实验报告中,学生不仅要记录实验过程,还需要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从中体现出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种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化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伦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科技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化学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室或企业,帮助学生了解环保科技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为社会和环境负责的意识,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化学伦理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的社会影响,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成为负责任的科学家和社会成员。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鼓励探究学习,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入,以及创新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边文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教学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 (09).

[2]吕红朝,黑月撒,杨荷. 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