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改善策略
徐旸迥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涪陵 408000
摘要:高校的快速发展和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的交通流量日益增加,交通安全问题逐渐凸显,高校校园交通安全与师生生命安全、校园秩序密切相关。在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关于2035年前,全面达到大学设置水平,更名为“长江师范大学”的总体战略安排下,长江师范学院就合理布局和改善学校现行交通安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本文针对高校校园的交通安全问题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校园交通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研究发现,进入高校校园的车辆增多、校园内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管理机制不健全、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等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以切实提升校园交通安全水平,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现状分析,改善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持续增长,私家车保有量大幅提升,校园交通流量剧增,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安全问题逐渐凸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人员密集,校园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校园交通安全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出行安全和正常的校园秩序。近年来,高校校园内交通事故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思考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现状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现状较为复杂,从校园交通的参与者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教师、员工、学生、外来访客以及各类服务人员,他们的交通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从校园内的交通工具方面来看,除了传统的步行和自行车外,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辆在校园里日益增多,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也逐渐普及,增加了校园交通的复杂性。
最突出的是高校教职工和学生拥有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加,同时,校园内的公务用车、外来访客车辆、物流配送车辆等也日益增多,导致校园交通流量剧增,尤其是在上下课高峰期和就餐时间,校园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师生的出行效率,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总面积1700多亩,而教学行政用房和学生宿舍总计为50多万平米,学生和教职工超过2.3万人,人员总体分布较为集中,再加上校内交通基础设施还未十分完善,造成在学生上下课时间段、用餐时间段、以及开展校园集体活动时间段,形成人员流动高峰期,是校园内交通安全管理重点。
2.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校园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高校校园的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许多高校校园面积有限,由于历史原因,校园道路狭窄,师生人数和车辆数量在不断增加,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对交通设施建设重视不足,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规范、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减速带、人行横道信号灯,车辆的禁行、限行区域时间段不明确,且停车位不足,随意乱停车现象普遍。此外,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来车辆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校园交通压力。
2.2 校园交通管理不到位
高校的交通管理部门在校园交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交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严格,对一些违规行为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制止和处罚。第二,校园交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应对日益复杂的校园交通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第三,校园交通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在处理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2.3 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一方面部分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难以提高师生遵守交规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随意横穿马路,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在马路上追逐打闹,骑自行车逆行、带人骑车,驾车超速、不礼让行人、违规停车等行为,这些行为会扰乱校园的交通秩序。此外,也存在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缺失的情况,师生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也增加了校园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3.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的影响
3.1 威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会直接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给师生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交通事故还可能导致车辆、设施等财产的损坏,给学校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3.2 影响校园正常秩序
校园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导致校园内的交通秩序混乱,影响师生的正常出行,也影响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校园交通安全问题还可能引发师生的恐慌情绪,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
3.3 损害学校形象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发生校园交通安全问题,会使社会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产生质疑,损害学校的良好形象。目前,长江师范学院正处于创建“长江师范大学”期间,提高校内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与学校形象紧密相连。
4. 改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的策略建议
4.1 优化校园交通管理机制
4.1.1 完善交通管理制度
高校应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交通管理制度,明确校园内车辆行驶、停放、人员通行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可以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校园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超速、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严格处罚,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4.1.2 加强车辆管理
对校园内的车辆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入时间,规定行驶路线,限制行使速度。加强对校内车辆的登记和检查,确保车辆手续齐全、性能良好。同时,加大对违规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如超速、闯红灯、违规停车、不礼让行人等。
4.1.3 优化交通组织
高校应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校园道路。设置专用的人行道、自行车道、禁行区等,完善交通标志和信号设施。优化交通流线,缓解交通拥堵。长江师范学院已实行车辆按规定停车,行课时间段相关路段车辆禁行,全校24小时车辆限速,特殊情况限行。倡议教职工校内步行上下班,为学生树立了良好形象。
4.2 强化校园交通安全教育
4.2.1 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交通安全课程或讲座,向师生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2.2 多渠道宣传交通安全
高校应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定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定期发布校园交通安全提示和警示信息,提醒师生注意交通安全。同时,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还可以组织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参与校园交通秩序维护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交通安全氛围。长江师范学院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对新生的校内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教育,一是增加明显指路标志,二是专人引导,三是交通安全宣传,四是实行车辆交通管制,对迎新车和其它车辆作出禁行、限行、违停规定。
4.3 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
4.3.1 合理规划建设
在校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交通需求,确保校园道路宽敞、平整,交通标志标线清晰、规范。加强停车场建设,合理规划停车位,鼓励使用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设施,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对于校园内的重点区域,如教学楼、宿舍区等,可考虑设置限速带、减速标志等,降低车速,保障行人安全。长江师范学院在合理规划建设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对全校道路、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及其他场所进行照明改造,增加照明点,提升照明亮度,特别对影响照明的林荫进行修剪,以提高夜间交通安全。
4.3.2 及时维护更新
加强对校园交通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交通设施情况,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同时,根据校园交通发展的需要,适时更新和完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4.4 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4.4.1 内部协同
高校的交通管理部门应与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校园交通管理、交通安全教育、交通设施维护等工作,确保校园交通安全。
4.4.2 外部联动
加强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争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邀请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培训和指导工作,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长江师范学院与当地交管部门开展合作,统筹推进校园交通综合治理。一,在校内开展车辆,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上牌,购买车辆保险,鼓励购买交通事故第三者险,清理违规车辆;二,携手交管所开展“交巡警流动车管所进校园”上门服务活动,为教职工、学生提供车驾管相关服务;三,与交巡警联动开展校园交通安全的网络、展板、橱窗宣传、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单等,切实提高师生自觉遵守校园交规的自觉性。
4.4.3 加强巡检
长江师范学院校内设置交通巡逻车,上午、下午、夜间对重点路段和场所开展巡逻检查,并增加流动安全员、重点场所疏导员、义务宣传员等在校内适时进行交通安全宣讲督导,杜绝突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5. 结论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师生的切身利益和校园的和谐稳定,需要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交通管理机制、强化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等措施,改善校园交通安全状况,提高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为师生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长江师范学院针对校内交通安全采取的道路改造、照明改造,校内设置交通巡逻车制度,增加流动安全员、重点场所疏导员、义务宣传员,开展“交巡警流动车管所进校园”上门服务,行课时间段相关路段车辆禁行,全校24小时车辆限速和特殊情况限行,倡议教职工校内步行上下班等,是切实可行的高校交通安全改善策略。
未来,高校应继续重视交通安全工作,持续改进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石锋.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国际公关,2022,(16):50-52.
[2]丁良平.大学校园交通现状及管理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8):54-58.
[3]杜一鹏.关于高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6):65-68.
[4]成俊杰,白晋龙,郑立新.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探究[J]. 科技风,2020,(07):262-263.
[5]姜元刚,胡瑞丽.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18,(1):42-44.
[6]本科教学教学应知应会手册(教职工版) .长江师范学院,2024.8.